三月初三正日,丐帮群豪欢聚饮宴,庆贺乔峰二十五岁生日。席上众人各赠礼物,汪剑通赠于乔峰的是一柄折扇。他取出后拿在手里,先向徐长老道:“徐师叔,您老人家颇擅丹青,便请在此扇之上绘上一图,给我们开开眼界如何?”徐长老捋须笑道:“老朽生平雅好丹青,只可惜天资不够,难趋上乘之境。今日便乘着酒兴,献一献丑,各位莫笑。”接过扇子,见正面书有一首古诗,微一沉吟,便在反面绘了一幅壮士出塞杀敌图。汪剑通接过举起。众人看时,只见这图笔法虽不甚精,但一股侠烈之气,却随着图中朔风大雪而更显得慷慨豪迈,当下齐声喝彩。汪剑通待众人喝彩过后,便将折扇合拢,递向乔峰。
乔峰站起身来,双手接过,展将开来,念扇子正面的古诗道:“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这诗是唐代张仲素《塞下曲》五首中的第三首。众人之中除了读过书的少数几人外,均不知出处,但诗句浅显,皆知其意,听乔峰读得铿锵有力,更为诗中一股慷慨豪壮之气所感,无不豪气后,细细思量,猜想那黑衣人多半便是萧远山,此人当年定是跳崖生还,这一次令五个弟子擒住自己后,让乔峰单独赴约,自是为了由自己说出当年事情的真相,以便于他父子相认,但想是他见到乔峰舍命力护自己,悲狂欲绝之下,竟然大叫一声,就此而去,那么他这一去之后,是否还会再起事端呢?是不是要开始报仇?
他这些日子一直忧恐不安,病势转重也是由此,同时更打不定主意,是否要和玄慈商量,一同应对此事。瞧那黑衣人离去时的疯狂绝望情状,似乎他已彻底放弃初衷,但自也不能就此确定,何况他当时心情愤的玩闹之时,就会想起我的儿子,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酸楚。于是到了后来,除了教授武功之外,跟他们之间的说话就越来越少了,甚至尽量躲着他们,不见他们。兄弟五人都很奇怪,不断问我原因。我却开始向他们大发脾气,叫他们别管我。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或许我本来就是个怪人。终于,五兄弟都不再主动跟我说话了,只是常常在远处侧着头瞧我,瞧我发呆,瞧我举起酒囊往口中灌酒。唉,我本来应该好好教导他们成人,却为了自己的心事而耽误了他们,累得他们都对世事懵懵懂懂,始终是五个天真的孩子。现在想来,好生对他们不起。不过现在他们都回大辽了,回到了那个不属于我的人世,希望他们都能有个好的前程。
我虽对他们不好,他们却都很关心我。每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们便也一个个垂头丧气,显得很不开心。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到去年冬天,他们学艺已将近十年了,武功都已有成,我就跟他们说,让他们回大辽,以后为国效力,继承他们爷爷的志向。五人却同时说道,要再陪我一个月再走。我也不理会,他们爱这样就这样吧。其实,当时我也很舍不得他们走,毕竟朝夕相处了十年,虽然相互之间说话很少,但自然而然的已结下很深的师徒情谊。再者,那时正是乔峰接任帮主两年半之时,我又陷入了迷惘彷徨之境,他们这一走,我寂寞空虚之下,只怕整个人都要垮掉。
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他们不再练武,就整天陪在我身边,嘻嘻哈哈的打闹玩乐,并拉着我跟他们一起玩儿,想让我开心起来。那些日子我也的确变得开心了不少,玩弹子、捉迷藏,放风筝、捕鸟捉鱼,我似乎又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忘记了世间的一切烦恼和悲哀。但他们好几次问我伤心的原因,我却仍不跟他们说。直到腊月初三那天,我们吃早饭时,他们说要待过了年再走,跟着便商量到山下置办年货。我已经多年没有好好过一个年了,本来满心欢愉,指点他们该买些什么,但就在那时,我的心中突然浮现出了一幅画面,那是乔峰笑着跟你商量买年货、迎新年的画面。我的心陡然间沉重起来,泪水充满了眼眶,他们问我买什么,我也不再理会,只挥了挥手,随即提了一壶酒,独自到山洞外的大石上坐着发呆。过了一会儿,他们却从山下沽来了十几坛子酒,提到我身边坐了下来,一言不发,便与我喝起了酒。兄弟五人向来都不饮酒,说是妨碍练武,这时却都放怀大饮。这般也不知喝了多少时候,我说话渐渐多了起来,却全不理会说些什么,他们似乎不断向我发问,我就不断回答,只觉心中的愁苦和悲伤发泄了不少,后来便醉得不省人事。
醒来之时是在山洞,兄弟五人却都已不见了。我立时想到,这五个小家伙儿定是趁我酒醉之际,问明了关于我的事情,这番是代我出头去了。我猜想他们会去丐帮,于是也当即赶往你们洛阳总舵。那时你和乔峰却都已前赴西北去了,五个小家伙儿看来是也跟去了,于是我也就向西北而去。
可是我心中却一直踌躇,甚至恐慌,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去,更不知这一去之下,会发生些什么事。距你们西北分舵越近,我便走得越慢,越迟疑,每至一处市镇,便进去喝个酩酊大醉。这般行了十几日,却在路上遇到了凯狮凯狼这兄弟俩,原来他们五兄弟将你擒住之后,他二人便欲回来带我去黑风谷。他们打的主意是,让你、乔峰,还有我,三个人面对面的说清楚。我当时觉得这法子倒也不错,报不报仇先不说,这件事若想得到解决,也只能先如此。可是我仍旧打不定主意,便跟二人说,让他们先回黑风谷等我,我随后便去。
我在路上思前想后,始终犹豫不决,慢慢的又走了几日,有一天却忽然想到,这一次看来是上天的安排,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去面对。为什么说是上天的安排呢?因为这祁连山的黑风谷恰巧是凯象五兄弟去过的,阔孛台叔叔曾在五人小的时候,带着他们到那里捕捉一种碧血金蟾,凯象依稀还留有印象,因此便设计将你诱到那里擒获。我决定之后,便照着凯狮凯狼的指引,加快脚步前去黑风谷。
可是我到了之后,首先看到的却是乔峰为了救你脱险,在谷口不顾性命的和五人拼斗,他明明有破解对方武功的法子,却为了守住谷口,宁可自己接连受伤。我当时先是一阵伤心,进而伤心全转为悲愤:这是我的儿子,这时却在为了救他的仇人而拼命!于是待你被宋长老替换出来之后,我便上去跟乔峰交手,因为我更气愤的是,他为了相救仇人,而苦思破解他亲生父亲的武功。当然他自己并不知道,但我当时就是气愤得厉害,觉得他的心和仇人连在了一起,而再也不会认他的亲生父亲。现在想来,那应该是在气愤老天吧,为什么要让这种悲哀而残酷的事发生在我萧远山身上?于是我就只用我的那套打穴功夫跟他相斗,当时我只想,我只有用这套功夫战胜了他,才能够将他的心拉回,他若杀我就杀吧。然而随着他攻势一成一成的增长,我的心一点一点的往下沉,但我仍不死心,我又以你的生死来试他,可是我最终绝望了,他为了保住你的性命,宁可内力耗竭而亡。于是,我在绝望的一声大叫之后,绝望的离去。
我在祁连山中不辨方向的乱奔乱跑,一会儿奔入山谷,一会儿又奔上山峰,身上再无分毫力气时,是躺在一个山峰顶上,已经是白天。我望着远处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忽然心想:“我名叫远山,又是姓萧,命运也岂非正像这一座座萧索孤寂的山峰?远山孤峰,原来这就是我的命运。”
当我冒出这个想法后,我的心境就平复了下来。是的,自当年跳崖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了一座远山孤峰,亘古孤寂,永难变更,这是上天注定的,你本领再大,又岂能和命运抗衡?突然之间,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虚无。我又回到了少林寺旁的山谷,准备过以往那样的日子,偷窥经书,习练武功。早在数年之前,我便因强练少林绝技而落下内伤,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只能过这样的日子。仇是不打算报了,因为报不报都一样,远山孤峰的命运无法更改。不过,我想我应该提醒你一句,以后会不会改变主意,谁也无法说得准,因为人的想法是会随着事的变化而改变的,何况我本来又是一个极怪的人。总之你自己瞧着办吧,要防备我,甚至来杀我,都没什么相干。
我回到少林寺旁的山谷时,凯象五兄弟已在那里等了我好几天,他们是想让我忘掉前事,回到大辽开始新的生活。可是我知道那是不能够的,我谢绝了他们的好心,并嘱咐他们好好为国出力,干出一番事业。待五人去后,我便拿起笔来,给你写了这封信。我为什么会给你写这封信呢?是为了让你消除防备,以免有碍乔峰的前程?还是我这番心事须得找一个人倾吐?亦或是百无聊赖之余借以消磨时光?
不明白。世上的人,世上的事,本就有许多是难以明白的。(全书完。)
后记
《远山孤峰》是一部二十多万字的小书,在这个长篇“巨制”充盈的时代,这部小说只能算一部短篇。写这部书,主要是为了弥补《天龙》中关于萧远山的些微不足(不足也者,当然只是个人看法)。小时候看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就觉得萧远山等了三十年、直到乔峰身世揭露才开始报仇,有些不合情理。一般人的做法会是,在得知儿子下落后,便即杀了仇人,带儿子回大辽。他是在第六年上抢的虚竹,亦即在此之前便已得知了儿子情况。而偷窥经书既不须三十年,反而仇人更有可能在三十年内病逝(他曾对儿子说过:汪剑通得病身死,总算便宜了他)。《远山孤峰》这部书试图从人物心理上解释这一点:一心要报仇,可是又害怕报仇之后无事可做,于是不断自欺推延。仇恨,永远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之一,一个人若过于执着于仇恨,最终得到的往往只是痛苦。小说中的描写是夸张的,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远山孤峰”,但也希望这个故事,能对我们有所警示。
书中关于乔峰的情节占到一半多篇幅,但由主题角度来看,第一主人公当然还是萧远山,事实上,有关乔峰的事件都和萧远山密切相联,因此,“远山孤峰”这个“峰”非指乔峰,仍指萧远山。这一点在萧远山最后写给汪剑通的信中也曾点明。
同人小说并不好写(当然是指认真的同人小说),尤其是这种前传式的同人。原因是受到原著剧情的诸多限制,构思之际必须严格考虑,前传中发生的事不致与原著中有所抵触。但有些细节,尤其是心理上的,前者与后者不可能完全接榫。比如本书中乔峰既两番遇到萧远山并与之交手,则他以后追查身世之际,一定会想起当年这些事,甚至由此而明白一切;又如在本书末尾萧远山既生过放弃报仇的念头,与原著中那句“这三十年来,他处心积虑,便是要报这杀妻之仇、夺子之恨”未免不符;还有,书中乔峰既与乌老大等人结交,则以后少林寺英雄大会之日相见,双方不会宛若不识。这等细节如要强行补足,似乎反为不美,倒不如任其自然。
这本书是在作者的第一部小说《碧血英雄传》写至中途而临时创作的,当时见同人大热,颇有“以此书带动彼书”的动机。但实际上在写作之前,便已预料到这本书会受冷,因为“此同人非彼同人也”。因此作者并不失望,甚至在写作期间未受影响(只有一次,见到一部完全复制先生文字、只将主人公名字换换的书,当时只觉整个世界都乱套了,失落得只想掉眼泪。不过后来冲天空大喊三句:穿越穿越,都穿尼玛多少年了,不累啊,娘的,小心找不着北!也就没事了嘿嘿)。此书告罄,彼书重开,《碧血》第二卷《啸傲云天》,欢迎各位来访。
书号:3170997
链接://317099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