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考场风云(一)
一个多月过去,除了官办商号,邺城各世族的商号几乎都进口了榆树街的货物,普通百姓不久也跟风而至,一月不到,邺城大街小巷都有椅子桌子售卖,购买的人络绎不绝,三字作坊扩大了四倍也供不应求。
有了钢笔,官员和不古板的读书人都将毛笔抛至一旁,平日要一小时写完的文章,现在一炷香就搞定,大大提高了官员办事效率和文章产出数量,赌场里多了麻将、扑克,生意顿时大涨。
最让百姓高兴的是,布匹、皂角等日常物品,虽然质量上稍差,价格却比以前低了一倍不止,生活成本大大降低。
面对这么诱人的价格,尽管外地商人对梁州有抵触情绪,也忍不住跑来进货,源源不绝的订单,让官办作坊迅猛扩张,种类也从十个增加到三十余个,几乎涵盖了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世族和富户开设的流水线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
低廉的物价,加上相对于务农做工不菲的工钱,以榆树街为首的底层百姓开始摆脱贫困,邺城更见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初现。
还有几天就是邺城四科举仕的日子,陆续而来的试子(武人、匠人、医师加士子,就这么称呼吧),涌入邺城。
甘宁一路过关斩将,这时身着华服来到邺城,傲气无匹。
阿古达在城门口默默祈祷着邺城也像江门那样,千万不要考他写金文。
就只有张仲景和荆子明一副落魄摸样,荆子明不时白张仲景一眼,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他哪想到已经笨的不行的张仲景,在临城给一个晕倒在田里的农妇治病,最后还倒给病人钱,把江门发下的路费全花了,还不准自己去骗人挣钱,以至于两人几乎是讨口到了邺城。
商人,试子,大量外来客的涌入,让邺城分外热闹,梁潇带着亲随骑马到西城,四科举仕的场地就设在那里。
如此做为,是梁潇有意为之,一是让那些试子看一看流水线作坊,二来促进西城繁荣。
三天后就是中秋,百姓已经开始采买节日要用的物品,大街人满为患,到处都是小贩摊点,衙役又没城管给力,以至于非常拥挤,梁潇一行费了好半天劲才出了东城,到西城的时候人群终于相对稀少起来。
吴正儒骑在马上笑着道:“当年许大家曾言秦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看他是井底青蛙,没见过主公雄才大略,数月之间,邺城就已经焕然一新,若在治世,主公当为宰相之才。”
“那乱世呢?”梁潇笑问道。
“这个主公当自问。”
“提甲百万跨崤函,立马太行迎胡风。”梁潇大笑一声,长鞭催马,一行数十人扬尘而去。
街道上一老一少,正是荆子明与张仲景,荆子明念道:“提甲百万跨崤函,立马太行迎胡风。……果然野心勃勃,就怕半路折了脊梁。”
“什么意思?”张仲景问道。
“刚愎自用,跟南疆(楚州是南疆大部分)楚侯一样,必不长久,而梁潇更试图以一己之力改造天下,除非天降奇迹,否则必然折戟沉沙。”
“可是我刚才在东城看到,邺城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还有许多新奇事物,说明梁州主还是体察民情,关心民生,是难得一见的好官啊。”
“好官,好官,跟你谈天下真是对牛谈琴。”荆子明十分看不起张仲景,
“哎哟。”突然捂着肚子叫了一声:“老头,我好饿啊,咱们赶快走,看看在考场能不能领点吃的。”
张仲景看了一眼比自己矮一半的荆子明,心道:“你不得了,胸藏天下,腹有甲兵,还不是要吃饭?”
梁潇到了考场,考场四周已经有不少试子游荡,一些人华服锦带,一些人衣不蔽体,自然而然形成两堆人,一些西城百姓来看热闹,看到梁潇到来,不少人都高呼起来。
这些百姓是发自心里的欢呼,官办作坊全部开在西城,西城百姓打工挣了钱,许多百姓吃上了往往一年才能吃一次的肉,漏雨的房屋也终于有钱买瓦遮盖,而那些来进货的商人络绎不绝,许多西城百姓开了饭店、摆了地摊,也渐渐有了生活的盼头。
百姓谁对他好,就感谢谁,这时看到梁潇到来,自然兴奋不已。
组织考试的王坚甫等人看到梁潇,立刻迎了上来,梁潇问道:“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
王坚甫答道:“还算顺利,只有一些小问题,一些士子不愿住我们安排的房间,正结在一起请愿,还与那些匠人和武人发生冲突。”
梁潇一边巡查考场一边道:“冲突妥善解决,不能偏袒,特别是那些匠人,他们能有勇气来考试很不容易,注意保护他们,至于那些不愿住简陋房间的士子,可以叫他们滚蛋,这样的人当了官也是贪官。”
“是。”
“恩?”梁潇来到匠人考试场地,环视了一眼考场,冷声道:“我不是说每个考试场地都挂横幅吗?为什么这里没有?”
王坚甫问了一下身后随从,回道:“禀报主公,负责拟写横幅的官员不肯为匠人执笔,说,说匠人无联可写。”
“岂有此理。”刘璋大怒:“把负责拟写横幅的官员叫过来。”
不一会儿,一个生的堂堂正正的官员走上前,对梁潇恭敬一礼,梁潇沉声问道:“这里为什么没有横幅?”
官员拜道:“回报主公,下官乃文人,拜孔圣人,上书天地,下写臣工,却不曾执笔三教九流,然而为遵奉主公之令,下官敢不为之,然武者古有血溅,医有悬壶济世,皆可书写,唯泥瓦匠人无笔可书,所以这里无横幅。”
梁潇看了一眼官员,冷笑一声:“说起话来来倒一套一套的,是个才子,可是……**没听清楚本爵命令吗?每个考场都有横幅,这个考场的横幅被你吃了吗?”
梁潇最后两句话是用吼的,还暴了粗口,身后官员都是一惊,又暗自汗颜,郑鄯皱着眉,吴正儒微微一笑,附近看场地的匠人听到动静也围了过来,听到梁潇的粗口倒是格外亲切。
官员吓的噤若寒蝉,梁潇不耐烦地对王坚甫道:“我不想看到这个人,退仕吧。”
“是。”王坚甫答了一声,官员的脸一下子变的煞白。
周围匠人窃窃私语,都惊讶不已,在他们心中,自己低这些官员士子一等理所当然,受到不公平待遇也是应该,只没想到堂堂州主会为他们出头,都是激动莫明。
人群中一个年轻人看着梁潇与官员交谈的身影,点点头道:“看来我马钧(系统召唤第四人)千里而来,没有白走一趟。”
梁潇看着匠人的考试场地,对王坚甫道:“这里不能没有横幅,除了考试内容,四个考场不能有任何不同。”
吴正儒笑道:“那就由我献一次丑吧。”
王坚甫立刻让随从执笔,吴正儒念道:“立井栏入云霄力下千城,架屋梁避风雨佑我大金,功盖天地。”
“好气势,要是没有井栏云梯,那数丈高墙谁能攻下。”一个官员赞道。
“一战争,一民政,准确概括了工匠对社会的卓越贡献。”
“妙,妙。”
周围官员啧啧称赞,王坚甫问梁潇道:“就这样挂吗?”
梁潇点点头道:“可以,不过本爵也想献一次丑,才疏学浅,就模仿正儒的吧。”
王坚甫和周围官员一望,他们是真不知道梁潇还会写对联,惊讶地看着梁潇,梁潇咳嗽一声念道:“铸九鼎镇国都包藏天下,磨利剑出梁川斩尽群枭,谁与争锋。”
吴正儒与郑鄯等都惊讶了,一群官员目瞪口呆,当初梁潇碌碌无为,何尝见过他展示才华,雄才大略可以苏醒,这文才也能短时间培养的么?
过了半响,王坚甫惊叹道:“主公好才华,此联气贯长虹,暗藏主公雄心大志,王坚甫叹服。”
吴正儒笑着道:“此联虽模仿我那一联,层次却高出一筹了。”
其他官员也纷纷称赞,交头接耳,惊叹不已,只有那些匠人听的抓瞎。
就在这时,一个童稚之声从人群中传出:“三尺锯,尚知曲以断木,杀人剑,却不晓还鞘以掩锋,坐困梁川,不达中原,却道斩尽群枭,可笑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