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林芝地区,天阴了下来,这时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云。有句话叫“不到林芝不看云”。而来林芝,许多摄影师的出色作品也是伴随着千变万化的云。世界上有魅力的事物都是善于变化的事物,也因其善于变化而美丽。没人趟过同一条河流,因水无形;没人见过一样的树叶,因叶不同;世上没有一样的山岭,因山无序;也从来没有相同的云朵,因云随性。此时的云或雪白或淡青,随聚随分,幻化无形。这边呈雪浪状,在山顶拉出排山倒海的气势;那边随意凝聚,似天马似游龙,遨游在天空;东边是一张天网,密而不疏地等待捕捞成群的鱼儿;西边如烟如雾,就追随着我们的车窗。太阳是云雾的帝王,他出来的时候,云雾就披上七彩的霞装,连最暗淡的霭都变成了虹。
接下来的路程,我们顾不上山色湖光,只一味地和云朵捉迷藏。进入尼洋河畔的八一镇时,一场小雨刚停,那云雪白雪白,开会般地往一块涌动,大群大群地集合在你家的窗前或我家的屋顶,旁若无人地排兵列阵,无声地传达着热烈……我们这些终日生活在灰蒙蒙雾霭中的人,何曾见过此等壮观的景象,纷纷下车拍照,乐此不疲地给各种不同形状的云命名,直到词穷。林芝的云好神奇。
当晚,我们下榻在大峡谷酒店。西藏许多工程都是内地援建的,经常是内地某个地区对当地具体一个地县进行全面援助,于是不少工程便带着援建方的风格。例如,林芝地区的帮助方是广东福建,广东福建多雨,所以屋顶尖尖,便于排水。他们在林芝援建民居,除了保持了房子的藏族风格,还一律扣上了彩钢板制成的尖屋顶,天蓝,玫红……远远望去色彩鲜艳,很整齐也很醒目,在多雨的林芝也很实用,藏民非常欢迎。当地人风趣地把这样的房子叫做“藏汉一家亲”。大峡谷酒店也是广东援建的项目,与内地的酒店没什么差别,很干净舒适。
由于海拔降低了,只有2000多米,负离子又充足,我们感觉很舒服。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林芝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拔不高——平均在3000米以下,低的地方甚至不到1000米,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所以原始森林景观保存完好。
进入鲁郎,我们一路往山上盘去,仍然是盘山路,但早已不同于昨天苍凉险峻的景象,路旁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多是挺拔的西藏古柏,还有修长的喜马拉雅冷杉,都长得枝繁叶茂,有的身上还缠着碧绿的菟丝与藤萝。更有一种被称作植物活化石的“树蕨”,在丛林中茁壮地生长。这种“树蕨”也叫桫椤,我们当年在贵州赤水一带见过。它的生存要求非常苛刻,没有一定的湿度温度和肥沃的土壤根本无法存活。桫椤是热带雨林的象征,难以想象,眼前的热带雨林竟是在西藏地区。
翻过一座山,景象又不相同,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杜鹃花,一人多高的树棵上,热热闹闹地绽放着大团大团的花朵——红色,粉色,白色,开得热烈,也开得吉祥。欣喜的游人纷纷扑进花丛,很快就被湮没在红粉之中。
车子开上山顶,我们下了车,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景象美得令我们难以置信。三面青山茂密的森林环抱着大片如床的草毯,潺潺的溪流并没有固定的河道,随心所欲地流淌。弯弯的小桥也并不刻意架设,往溪流上随意一放,上桥也罢趟河也罢都挡不住前行的脚步。红树林可是追着溪流生长,一丛丛一片片,妖冶多姿。藏民的毡房冒着炊烟,五色经幡在风中招展。马儿在悠闲地吃草,身着藏袍的老妈妈背着水桶蹒跚而来,而陪伴她身边的竟是一缕飘忽的云……这景象如梦如幻,让我们瞠目。林芝逐渐呈现出她那摄魂的美。
今天一直小雨淅沥,林芝地区十天有八天在下雨,但不是那种瓢泼,而是似有还无的雨雾。当地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的外衣是用一种梭草编织的,有点像江南的蓑衣,一抖水珠就下来了。导游说,小雨游林芝最有意思,雾蒙蒙雨蒙蒙多有情调。确实,雨伞是中国最小资的道具,戴望舒的《雨巷》——“我撑着油纸伞……”给了“丁香一样的姑娘”多少风情。我们撑开七彩花伞,迫不及待地踏进这幅“江南春雨图”中。
人们在草甸上逶迤而行。我和金金落在最后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溪水的叮咚声,贪恋眼前的一光一景,赞叹不绝于口,自然我们手中的相机也一直都在紧张地工作。乍一投身如此的美景,人的感官是决不够用的。自己已经觉得脚步匆匆,可我俩还是远远地落在最后,走过一座铁索吊桥,又沿着石板小路登上一座缓坡,又一番景象展现在眼前。辽阔的阡陌纵横交错,如棋盘般齐整,大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地盛开着,在蒙蒙细雨中也是一片灿烂。青稞刚刚抽穗,像一群着绿裙的小女孩在轻轻舞动。木栅栏隔开一片片草场,栅栏旁边浅紫的杜鹃也不甘寂寞地探出头来。树多的地方就是藏民的寨子,有弯弯的小路连接着每家每户。
这个村子叫扎西岗,平措老爹在这个村落中属于很有见识的人,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并派了两个儿子开着电**车来接我们。路很窄但很平整,平措大叔的儿子有着藏族青年的豪爽与幽默,把电**车开得很飚,拐弯处总是熟练地一甩,引起我们一片东倒西歪的尖叫。大家索性把电**车四周的雨帘掀开,任由雨滴落在身上,也任由欢乐的笑声传向四野。
平措老爹的家是很典型的藏式院落,白色的院墙很高,大门梁上有雕花垂头,涂着鲜艳的颜色。一条石板甬路连接着前后两座小楼,前边的小楼是新盖的,梁与椽全部是杉树原木,还散发着裸木的芳香。外接楼梯通向二楼,二楼有回廊。站在回廊手搭凉棚远眺,眼前是绝妙的田园风光,近处是金黄,稍远是青葱,再远是大片的深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生于此长于此的藏民肯定没什么感觉,但如此的美景滋养了他们的恬静与悠然,也培养了他们享受自然美景的能力。平措大叔家也是家庭旅馆,这座小楼是专为旅游的客人准备的。客房很干净,洗手间有太阳能热水设备。
后面的小楼纯藏式,白墙黑窗,房顶四角均有镇兽与风铃。楼下是放置柴草杂物的仓库,楼上住人。藏族喜欢几代人合居,喜欢过人丁兴旺,儿孙绕膝的日子。这是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高高大大的年轻人进进出出,分不清谁是儿子谁是孙辈,但年轻人竟然个个英俊,穿着也很时尚。最大的房间类似于客厅,是全家团聚的地方,靠墙两面有坐榻,长条茶几上摆满了吃食,中间一座藏式大炉子,炉膛里的松木绊子烧得噼啪作响,铜水壶冒着蒸汽并发出欢快的哨音。一位嫂子给排排坐的我们斟上酥油茶。酥油茶是用酥油、奶和砖茶煮成的,味道略咸,有点膻味。在习惯食肉,缺少蔬菜的西藏,砖茶成为生活必须品,因为它能大量分解肉类帮助消化。而酥油是藏民族的最爱,也比较珍贵,平时藏民并不是天天食用酥油,像今天这种加了酥油还有芝麻的茶是招待客人的上品。我们知道接茶要双手接碗,却不知道要慢慢喝,由于碗呈袖珍状,也因为不太适应酥油的怪味,我们多数人端起碗捏着鼻子就“咕咚”了。但见斟茶的大嫂前后忙活,及时为空碗续上新茶。后来才明白,碗空了说明客人还有需求,作为主人必须及时为客人斟满。
都坐定了,这家的长辈平措大叔进来了,儿子们都面向老爹站立,弄得我们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那架势有点被领导接见的感觉,就差鼓掌了。平措老爹不怒而威,还真压得住场面,双手下压,我们就齐刷刷地坐下了。平措老爹果然有见识,跟我们聊的竟全是大事,什么十九大、什么中印关系、甚至还有北京的交通……他自豪地说,中央电视台的王小丫去年就来这住了两晚,电影演员陈坤也在他家住过……儿子们赶快找出跟他们的合影照片佐证,并骄傲地说,他们还和王小丫一起跳过锅庄呢。老人接着说,崔永元去年还邀请他去北京玩了几天,长城故宫都去过了……同行的曾郁苒是满族皇家后裔,其先祖曾是清朝派驻西藏的使官。追逐着先祖的足迹来到西藏,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兴趣,拉着平措大叔问长问短。平措老爹有了谈话的对手,谈兴更加高涨。
我则对这间客厅的摆设更感兴趣。西边靠墙一排的架子上摆满了藏式炊具,以铜质的为主,锅、勺、壶、斗……造型各异,锃光瓦亮,与其说是炊具,不如说更像工艺品。屋角还摆放着一个镶金边的大铜水缸,那个铜水瓢挂在墙上就是很好的装饰品。金金对打酥油茶的杵棍和皮筒很好奇,只是把那杵棍当成了金箍棒,耍得嗖嗖见风。平措的儿子笑起来,马上过去纠正了她的姿势。
林芝的地理条件优渥,气候温润,特别宜居,有人称林芝是西藏的江南。这里的藏民生活水平很高,比较富有,单从藏民的住房就可见一斑。
走出平措大叔的家,我们重又置身于云雾飘渺的田野,流连在潺潺的溪水旁,踯躅在吊索小桥上,穿行在迷宫一样的经幡阵里,红红绿绿的“雨伞们”就像朵朵小花散落在这人间仙境般的景致中。当我们登上观景台,林芝县的鲁朗乡村就像水墨长卷一样展示出它的全貌。那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景,云蒸霞蔚中,是五颜六色精精致致的拼布,写意处大肆喷墨,细微处又似白描,如拿放大镜细观,当如清明上河图般的清晰。无数的感慨化为无言,只是深深地呼吸,静静地聆听,用心去感受,由衷佩服造物主的创造。
当地人称,我们这里是社会主义的“小瑞士”。与瑞士不同的是,这里还有漫山遍野的千年古柏;还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还有“直刺蓝天的战矛”南迦巴瓦雪峰;更有英俊魁梧的康巴汉子和貌美如花的门巴女子,以及他们神秘的故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人闯入了神秘的中国藏区,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失忆的作者詹姆斯希尔顿详细描绘了他印象中的世外桃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个地名,只依稀记得当地人叫着“香格里拉”。这本《消失的地平线》造就了西方乃至世界的“香格里拉”。
根据书中的描绘,中国的藏区争相说我们这里就是香格里拉。云南的中甸率先注册了地名,正式把中甸改为香格里拉。林芝本名“香巴拉”,其风光人文似乎与书中描绘更加贴近,但动作稍慢,错失了良机。但那有什么关系,林芝如今已是驰名海内外,她以自己独特的风光、风俗与风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访客。来过林芝的人无不啧啧称奇,无不由衷地说“美哉,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