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定的武力作为基础,做事就可以大胆一些了。【\/本\/文\/来\/自\/八\/戒\/中\/文\/网\/】
那么,制造出超越这个时代,容易大规模生产的武器,就成为了黄复华的当务之急。有了便携时空门,比起绝大多数的穿越者,这事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当然,和起点小说《迷失在一六二九》里的那一堆牛人相比,还是很有距离的。
想到武器,第一个浮现在黄复华脑海里的,就是燃烧弹了。这个在现代西方社会示威骚乱活动中频繁出现的玩意,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只要从现代带回一些汽油,用空玻璃酒瓶或是大明朝的瓦罐作为容器,倒入适量汽油,加上白糖之类的物质增加黏附性,封好口子,插入易燃的棉条等做为导火索,简单又实用的燃烧弹就成功了。
这样的燃烧弹在公元十七世纪,全世界都普遍使用木质轮船的背景下,无疑是海洋近战的绝对王牌。
而且,十斤汽油加上明朝时空的一些油料,就足够制造100枚燃烧弹了,其他的东西也都是可以在大明量产的物品。至于平时汽油的安全储存,过一阵子黄复华完全可以把塑料瓶和塑料桶带回大明使用。
想到这里,黄复华打心眼里感谢打火机这个小物品的发明。有了打火机,点火是既方便又安全,在海上只要不是狂风暴雨,肯定能打着火。而自己大批量买打火机,估计一个也就一毛多,成本极小。
燃烧弹虽好,不过因为易挥发等问题,这东西不适合预先做好并安全地随身携带。要对付不久的将来就要遇到的满清鞑子和洋鬼子们,先进的管状火枪是必须要有的。
不管什么枪,都要用子弹。子弹里的核心部分无疑是火药。不论是为了在现代保持低调的需要,还是从大明时代的技术可行性分析,黄复华的最佳选择就是搞黑火药。当然,少量地采用其他合适成分,提高一下火药的威力,还是必要的。
网上对于黑火药的介绍那是十分的齐全。比如,“黑火药根据含炭量及使用不同炭化度的木炭而呈现黑色或灰色。由于用途的不同,可采用粉状药及不同大小形状的粒状药,导火索一般采用粉状药。Www..Com黑火药由于它的制造原料具有吸湿性,因此其本身也具有吸湿性。黑火药吸湿的速度和程度,既取决于黑火药的组成,也与环境温、湿度有关。这是由于**本身就有吸湿性,而木炭也起了重要作用,木炭的比表面大,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
黑火药是化学性质较安定的物质的混合物,故它的化学性质安定,在较干燥的条件下长期贮存而不变质。也不易与金属发生作用。当温度高至70℃以上时会由于硫的少量挥发而改变黑火药的组成。
各种用途的黑火药的最佳配比网上都介绍得明白,比如,发射用药为供枪炮弹丸的发射使用,配比范围如下:**74~78%,木炭12~16%,硫8~10%。
三种原料硝石,硫磺和木炭都不难搞到。硝石,开始时直接从现代带就行,以后或者拿下富产硝石的地方,再或者搞土法制硝也不困难。硫磺,在中药里早就被广泛应用。至于木炭,崇明岛就不缺木头资源。当然,中药硫磺和普通木炭可不能直接用于制造黑火药,不过网上各种加工方法都介绍得很清楚。
就算在开始的时候全部从现代带合适的硝石和硫磺,以每发要十克黑火药计算,只要带回十公斤合适比例的硝石和硫磺,就足够制造一千多发子弹之用。
至于黑火药的威力,黄复华掌握着最佳配比,又知道湿制之法,绝对可以把黑火药的威力提到最高。黑火药自身的威力也不错,直到三百年后,缺乏战争资源的八路军都用黑火药来复装子弹呢。而且,黄复华可以在黑火药里添加少量合适的其它成分提升其威力。
子弹的形状和装填方式也是发挥火枪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时代都是从前面装弹。士兵先倒入一些火药,然后塞入圆形的铅丸,用通条捣实,然后通过火门或用火绳等点燃击发。黄复华参考了网上的详细资料,最终确定,历史上的后装纸壳米尼弹,确实是早期穿越者或是时空旅行者的最佳选择,既经济又简单。
黄复华做的米尼弹,前头是圆锥形的弹头,外面用铜做,再灌上铅。弹头实际上有两层,防水的油纸卷成的圆柱筒正好插在中间,装好定量的火药后,封好后端。
这样,外形很象现代子弹的纸壳米尼弹就做好了。这种子弹使得后装的方式成为可能,当然采用前端装弹也可以。
枪管,由于黄复华可以在现代很方便地买到无缝钢管,与大多数穿越者为此焦头烂额相比,这反而是黄复华最容易解决的事情。当然,直膛线和螺纹膛线,黄复华暂时是解决不了,只能放弃了。
枪管密接外螺纹的枪机,在射击时使火药气体不能向后面泄漏,这可以增大子弹的活力和初速,提高命中精度和侵彻力。
如此简易的结构,决定了这种枪并不能采用诸如燧发等复杂的方式。因为,光凭自己一个人,黄复华无法按照网上的照片资料制造出一整套燧发击发装置。在大明朝的崇明乡下,这样复杂的构件生产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于在现代找别人做更不合适,没准还没做好一套,警察就找上门了。
在研究了整个枪械发展史后,黄复华暂时还是采用了火门的击发方式。在枪管后端靠近枪机的右端钻个小孔,枪管的外部上方有个小凸起,以防风雨,这就是黄氏火枪的火门。
要发射时,从火门处先用铁丝刺破米尼弹,再把药捻从火门插入,点火即可。将来,使用便宜可靠的二十一世纪的产品——一次性打火机,火门击发方式的许多缺点都消失了。
从点燃露出信管的药捻,到子弹发射,大概有五到六秒的延时,足够火枪手双手持枪瞄准目标了。
至于枪柄等木工活,还有准星,照门之类的瞄准装置等附件,就不值一提了,黄复华完全可以分包给村里的木匠和邻村的铁匠。
另外,黄复华搞到一些如木螺钉之类的小东西,自己最后组装枪支,那也是小菜一碟。
最后,定型的崇明1630式火枪全长约一米二,枪管长度约80厘米,采用18毫米的子弹,枪重约三点六公斤。采用的纸壳米尼弹每发全重约25克,火药重量约为八克。因为是采用黑火药,免不了枪管内会留点残余,通条还是少不了的。
这种火枪最大的射程在一百五十米开外,六十米内能击穿具有重甲防护的敌人。精度也还行,八十米左右以内的距离,对准人形靶子的胸部中心,命中靶子的概率也在九成以上。当然,这些都是在日后正式试枪和校准枪支的时候才能得到的数据。
这种火枪,一般人稍加训练,每两分钟就能打出三发,熟练的高手每分钟能打出两发,甚至两分钟五发。
使用这种火枪的步兵对于弓箭手已经有了很大的优势。
一名弓箭手,准头上做到百步穿杨已属不易,即有效射程七八十米。就算配以硬弓,弓箭手的最大射程也就一百五十步到两百步,再远,就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了。而且,弓箭手的体力消耗很大,一分钟射出两三箭已算不错,一轮射个七八箭之后起码要休息个小半天,胳膊才能恢复有劲。
就是论到对于气候的适应性,崇明1630式火枪也不赖,阴雨天也能用。而弓弦在潮湿天气一样很受影响,在大雨天也一样无法使用。
有了长管火枪的经验,手枪的制造就容易了。1630式手枪采用和步枪一样的子弹和口径,枪管长度约250毫米,也是火门点火。不过,前后都可以装弹或者前装,枪管后端用螺纹密封或直接封住。同时,受明朝三眼铳的启发,有些手枪也是三眼手枪,可以连射三发。
这种手枪的最大射程超过了六十米,在四十米内杀伤力巨大,三十米左右的精度很高,对准人形目标几乎十发九中。
有了管状火器,还有一个大杀器自然不可或缺,那就是手榴弹。
手榴弹是一种简单实用,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弹药,是使用较广、用量较大的弹药。它既能杀伤有生目标,又能破坏敌方车辆和工事。
最后定型的手榴弹弹径60毫米,全弹长度约为120毫米,装黑火药40克,全弹重量约为一斤。手榴弹的弹体用生铁,引信还是用导火索。引信外部有个安全保护盖,也能防止受潮。
通过分解工序,叫村里的木工,邻村的铁匠等加工弹壳,枪托等部件,又从现代购买了硝石,硫磺等原料和坩埚,筛子等许多工具,在大明和现代两边辛勤劳动,到了1630年的八月中旬,黄复华已经秘密地制造出长枪十支,单管手枪十把,三眼手枪两把,子弹五百发,手榴弹五十颗。
携明6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