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梁商会的第三日,各地世家豪门的商客才停止花园里的高谈阔论,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开始专心书写商策。而这时,恕儿所写洋洋洒洒、细致入微的一篇万字商策已经收尾。林璎所画宁和宫图,也已经按照两人三日来的讨论妥善完成。
恕儿和林璎看着他们二人共同的杰作,如往常一般,相视而笑。
临近傍晚,林璎对恕儿说:“此时花园应该清净,咱们去那里坐坐,我给你画一幅‘人比花娇’的女扮男装图。”
恕儿摇头道:“你这三日赶制画作,熬得眼睛都红了,还是回屋睡一觉,到晚饭时间我再叫你。”
林璎拉起恕儿的衣袖,说:“恕儿姐姐,赵王知道我要画宁和宫图,所以给我的画纸和笔墨都十分稀罕,今日不画,恐怕明日他就要把这些东西都收回去了。”
恕儿还是摇头:“我穿男装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你早不画晚不画,偏要今天画吗?再说咱们现在又不是买不起这些笔墨纸砚,你若喜欢,从赵王手里买了,过几天休息好,再给我画也不迟。”
林璎瘪起嘴,说:“可是过几天,咱们就不在赵宫里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像赵宫花园那么好看的地方给你画像。而且……”林璎叹了口气,低头道:“以前总觉得每天都能看到你,好像能长年累月,所以画不画你,都无所谓。但是最近我总觉得,也许有一天,你会留在宋国,我会回到楚国。所以,我想闲暇时多画几幅你的样貌。再说,我都给赵国公主画了扇子,没道理不给你画点什么。”
恕儿只得跟着林璎来到花园。花园里除了几个宫人和那些还未摆上晚饭的圆桌,竟然不同寻常的空无一人。
恕儿把玩着一朵明艳盛开的大红牡丹,笑道:“那些老顽固们,居然真的等到最后一天才开始写,也不怕赵王觉得他们敷衍。”
林璎笑看着恕儿,已经动笔作画。临近傍晚,是一日之中画人物最好的时候。阳光不烈,斜照着花间人儿,显得恕儿的肌肤温润如玉,眉眼灵动,笑起来的酒窝更加深邃。
恕儿从未被林璎画过,她见他已经开始动笔,便僵硬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林璎说:“你别站着不动,也不用看着我。”
恕儿不解地问:“我若走来走去,你看不清楚,怎么知道我长得什么样?万一给我画成丑八怪,可不要赖我走来走去。”
林璎胸有成竹地说:“有我这么好的画师,你尽可以随意看花,我尽可以随意看你。”心里却想着:“你我一起长大,我看了你几千几万遍,不仅记得你的每一个眼神和表情长什么样子,还知道那些眼神和表情都是什么意思。我若提笔画你,其实根本都不用看你。只是今日春风和煦,花开正丽,我就想看你赏花而已。”
恕儿听了林璎的话,专心赏起花来。她有许多年都没有看到过那么多花,前几日花园人多,不便独赏,今日安静赏之,她这样一个爱花之人,难免心旷神怡。她记得宋宫里最好的赏花之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从摘星高台上往下看,看到接天连叶的荷花池,还有一个,是齐孝王修葺的怡人园,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她常常从怡人园摘了花拿回给被禁足在锦绣园的娘亲。但其实,还有一处,是她不愿回想起来的——素华宫,她出生的宫殿,也是她的生母去世的宫殿。那里的夕颜,如齐白玉石一样洁白温润。她走遍九州那么多地方,再没见过那种花。
恕儿许久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林璎则已悄悄地画完,将画卷入袖中,说:“明日一早提交商策,我觉得咱们图文并茂、另辟蹊径的商策一定会被赵王选中。你好好回去准备当堂论述,等你论述完,我再把这幅画给你看。”
恕儿问:“为什么要等到那时候才给我看?”
林璎笑答:“因为,你若赢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你,当做贺礼。你若输了,我也把这幅画送给你,以示安慰。若是现在就给你看了,那到时候,我拿什么贺礼安慰你?”
恕儿说:“真是拿你弯弯绕的小脑筋没一点辙!其实我对当堂论述的机会或是论述的输赢都并不在意。我之所以认真,只是因为赵王既然邀请我们来,我们给他呈上商策,重在回敬一份心意。他若不喜欢咱们这另辟蹊径的主意,至少会喜欢你辛苦赶制三天的宁和宫图。生意场上,最忌讳得罪王室贵胄,赵王虽然与世无争,但咱们也不能失了敬意。”
第四日清晨,赵王便派宫人来各个庭院收集商策。那一日,赵王、赵国公主和赵国丞相、各部官员,一齐在承宇殿中阅读这些商策,并给予名次。众商客在花园之中吃吃喝喝、谈天说地,等待消息。
林璎睡了一整天,恕儿则去花园之中谈生意。很多世家商贾一开始看不起几年暴富的陈国颜氏,但恕儿言语谦善风趣,举止不卑不亢,有周游列国的丰富见识,也有一针见血的经营观点,渐渐使得许多商界的老顽固对她另眼相看。
宋国乔氏的两个兄弟,也对恕儿照顾有加。其他的宋国商人并不想与陈国人来往,却看着乔靖和乔岭两兄弟的面子,也与恕儿攀谈了起来。他们发现,恕儿虽是陈国人,却不同于在场的其他陈国商客,对宋国愚昧无知,还停留于宋武王的杀伐独断。这个陈国的颜老板,则对宋国颇有了解,也颇有好奇。他们互问互答,渐渐交善,一致认为,虽然陈宋之间如今断绝了一切往来,情势剑拔弩张,但通商应是迟早的事。
晚饭时分,赵王派丞相卢信到花园之中宣布商策排名。
卢信打开赵王手书,宣读道:“孤邀各国商客至平梁,幸得商策五十篇,均为治世之佳作,社稷之良谏,孤感念至深,所学实多。其中佼佼,一为宋国乔氏靖公所提‘大国治小,小国治大’之方,一为陈国颜氏树公所提‘改建赵宫’之策,孤阅之不忘,品之不乏。望二位明日殿前论述,答孤之所惑,解众宾所疑。”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列国浮沉》,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