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装备的不断升级与换代对于李易来说在正常不过,作为一个曾经资深的半宅男,李易几乎玩过所有的能找到的各种单机类游戏,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各种统御作战类,所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但终究离不开几种固定模式,收集资源,发展科技,强化装备,刷下一个怪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过于俗套,但真实的世界里这样的俗套模式同样适用,不仅适用,还无比的适合。就比如现在通过对灵族伊杨登方舟世界所掌握的灵族科技进行解析,获得了大量的灵骨技术和符文雕刻生产技术,通过对其进行导向逆推和思路研发,对李易和主控现在掌握的达卡科技进行补充与开拓思路,使之在主控强大的算力下很快就发展出数百种可以立即进行升级改造的装备模板。使得舰队的战斗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了数倍。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科技体系,在全新的科技体系之下有着各种各样可建立的分支等待着主控去挖掘去研究,这对于科技已经到达一个瓶颈已经多年没有新技术发展的达卡文明科技体系来说,新的科技体系就是新的方向,就是整个文明向前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各种装备上的升级不仅仅只是在登陆部队的武器装备上,同样的升级改造也在各种载具和战舰上进行,对此基里曼之拳号就进行了较大的升级改造,将全舰所有的基础材料构成的零部件进行符文分子级的改装,使其的信息流不在以简单的为了多增加层数和利用率为目标,而是通过特殊的符文形状的分子结构,使其被赋予各种不同的特性,根据战舰不同部位的上零件的需求材质方向的不同,对于其符文分子结构的排列也各不相同。但由于已经有了完整的整改方案和成熟的技术,在主控强大的工业产能面前,整体升级改造基里曼之拳号只用了数周的时间,在这数周里将基里曼之拳号外部舰体的所有材质全部更换,外部装甲等防护类零件一律在其内部撰写数千万层符文分子使其在整体的坚固度方面整体提升数十倍,不仅如此利用符文分子排列结构,能够通过排布符文网络矩阵的方式变相的增加信息流交互率,使其大大增强了各种增幅属性。这也是为何在升级完各种零件之后,基里曼之拳号整体的战斗力有提升了数十倍的原因。同时也为其带来了许许多多特殊的能力。
本次大升级的并不仅仅限制于由主控所制造的战舰或者各种装置,同时对舰队初始所携带的达卡文明原装战舰李易和主控也进行了实验性的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工作从小型单位不断的试验其升级的可行性,成功后在进行下一级载具舰艇的升级试验工作,整项工作因为需要不断的解析达卡文明的工艺与数据库内所存储的科技资料进行对照,所以相对来说复杂了点,但在不断的解析升级改造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幸亏发现的早,不然在以后的战斗中绝对会是灭顶之灾。通过对以解析升级的达卡文明原装战机载具等等装备的过程中,在逐一拆解分析其构造用途中,主控发现了在所有武器载具内部某个隐秘的角落内部都被或多或少但肯定存在的设置了许多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单元通过解析得知是一种类似武器锁的装置,在战斗中通过接收器接收多种隐秘频率信号,如果信号信息相对应,将启动控制单元的锁死控制作用,一般这些控制单元所处的位置都是装备上的各种能量回路交汇点或者主控系统附近等等重要位置,所以一点这些控制单元激活,采用物理的方式进行阻断能量回路或者断开主控器连接,凭借着主控或是机载驾驶员如何操作都不会有任何效果。不仅如此,经过主控分析和逆向解析发现,这些隐秘的控制单元,再设计之初就隐藏在其中,并且这些隐秘的设备并不会参与设备自检的程序里,并且因为安置的数量众多,也不怕单一装置因长时间不维护导致失效的可能。
根据测试这些隐秘的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特定频率内的加密信息组后,会启动并控制其载具或战机的整体活动,根据装置内部预设信息的解析主控得知,这些隐秘装置全部都是军火制造商在武器装备生产之初就被安置在其中的,目的就是在以后的战斗中如果碰见自家生产的武器装备时,不仅不会对己方造成困扰还会在第一时间就被控制,这也在另一种形式上的保护自己。但这种东西对李易和主控来说,完全就是颗定时炸弹,因为在未来的敌对势力中,几乎所有当初参与交易信息的势力都会与目前的李易为敌,所以在以后的战斗中相遇的话,之前交易的装备不仅不能作为交战的工具,还会第一时间的叛逃反水,想到这里李易就不寒而栗,看来在武器装备生产中添加陷阱的事,不仅仅自己有这种想法,其他人不仅用了而且用的更加深刻。
既然已经发现了定时炸弹的存在,那么消除这些隐患刻不容缓,所以李易率领舰队继续在战锤银河的远东星域找了一个没有任何智慧生物的恒星系,随意找了一颗行星卫星,将其掏空驻扎在里面,在其内部进行整支舰队的原装品升级改造工作,不仅要将所有的原装设备进行解析与科技对比,同时要将所有隐秘的控制器清除。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就这样在这个被掏空的行星卫星里,李易和主控不断的拆解解析比对然后升级,整个原装设备的升级工作耗时了五个年头才初步完成,主要将必须要在舰载空间之外活动的所有设备舰艇进行升级改造。至于其他现阶段并不需要从舰载空间内出来的生产铸造类设备的升级改造解析工作被放置在之后的工作序列里。
通过五年的改装升级与解析,目前李易和主控将舰队内基里曼之拳号和其上搭载的达卡突击舰进行了全面的改装升级,从达卡突击舰上拆除了各种隐秘控制器数十万个,遍布整艘突击舰的各个关键部位,这也使得李易下狠心必须将所有原装设备全部彻查一遍。不仅如此,在星际母舰的解析升级工作中,主控发现了更加惊人数量的控制器与各种隐秘于各处的降低能量输出或是阻碍其使用的设备,林林总总共计上十亿个左右这些隐秘设备被拆除之后,通过主控测试整艘星际母舰的运行状态在没有升级的状态下提升了百分之三百的各种效能,经过整体零件升级之后整艘星际母舰相比之前为做修改的状态提升了近百倍。对于星际母舰上被拆除的十亿个关键性部位的零件李易表示很担心会影响星际母舰的运行,或者保险保护之类的内防措施的失效。但经过主控再三检测与测试证明,这些装置的作用只有两个,要么是在接收到特定信号之后为被整体控制做准备,要么就是为了在可控制范围内降低星际母舰的各种属性参数,并且这个过程无比的隐秘,一般是以能量回路损耗或者是某些未知的突发事件的形式进行阻碍其正常运行。这也是为何对方会如此大方的交付一艘星际母舰的原因,设想下在完全相同的两艘星际母舰进行战斗,其中一艘上不仅各项能量供给损耗过载,同时舰上各种怪事不断,产能低下控制失常等等各种问题,试问它将如何战胜敌方,甚至连战平都不可能。估计对方在交付的那一刻就已经将这艘星际母舰作为敌人来看待了。既然终将成为敌人,那么敌人还是越来越弱的好。最好在还没有交战之前就死在来的路上。
五年来将整支舰队内所有在舰载空间外活动的从达卡文明内部带来的设备舰艇进行全部升级改造之后,整支舰队在整体实力上有了质的飞跃,处于舰队核心的星际母舰在此次升级改造中解锁了束缚并进行了升级获得了近百倍的提升,这在原本就无比强大的基础上再一次的上升到了一个可怕的高度。不仅如此在其他的战舰上也不同程度的提升了数十倍战力,虽然在武器的威力方面提升只有十几二十几倍,但在各舰的防御力方面的提升绝对是极其强大的,目前在舰队内部相同等级的战舰进行对轰,以相同等级的武器是破不开同等级战舰的护盾与其上的各种防护的,这也使得通过舰炮摧毁舰队内的战舰变的不现实。只能通过跳帮战进行舰内争夺来解决战斗,一旦如此,那舰载空间内,经过五年不间断生产装备部署的数十万亿登陆作战部队,绝对会让来者知道什么叫做绝望。
经过这些年来通过对各种达卡战舰的解析主控获得了许许多多达卡文明对于战舰类的设计理念与十几万年来各种宇宙战争所总结出对战舰的使用经验设计。对此主控表示已现在的技术积累,如果通过拆解原装的战舰进行材料供应的情况下,主控可以做到用三艘原装的达卡战舰进行分解生产建造出两艘完全由主控自主研发设计的新型李易舰队独有的战舰。对此李易表示十分的感兴趣,并希望主控着手开始生产制造工作,由于目前舰队内只有一千两百艘左右的各类舰船出自达卡文明,其中工程舰和各种运输舰等等辅助类舰船占据了绝大多数,真正的作战舰艇不足两百艘。所以主控开始对舰队内非战斗类舰艇下手,开始着手于对运输舰类进行分解以获取目前舰队无法获取到的必要材料资源,不过由于运输舰的舰体虽然巨大,但其内部大多都是空旷的货仓,使其整体的材料构成并没有战斗类舰艇多多少,使得主控最后计算需要两艘运输舰,才能制造出一艘新的自主研发的作战舰艇,不过这些对李易来说都无所谓,因为以舰队目前的状态,在目前极长的一点时间内都不会用到运输舰这种可以横跨银河收集运输特定珍贵材料的舰船。并且每一艘拆解的飞船主控都会为其做最为细致的备案记录,如果遇见某些不可制造或者短时间内舰队无法解析的装置设备的情况下,直接拆解封存,等待需要的时候,在进行解封安装。
新的战舰秉承达卡文明所用战舰的一贯思路,简约实用,不做任何华而不实的多余设计,整艘战舰长两千九百九十五米,直径六百米,整艘战舰成梭型,前部的舰首位置被设置成圆锥形,用以配合其上强大的圆锥形力场分解装置,用以在最短时间内分解掉与之相接处的力场防护,至于战舰的主体成圆柱型,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上的将符文分子矩阵配合发挥到极致。之后战舰的舰尾则被设计成一个半球型,用以提供最全面强大的防护。整艘战舰成半封闭状态,在未进入战斗状态时,整艘战舰外表酷似一颗子弹,但进入战斗状态之后,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在战舰的主体任何部位都可以进行开启同时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武器升起或者发射舰载机等等操作。由于目前舰队的技术已经到达一个瓶颈,所以在战舰的数量上,李易和主控并没有将全部的运输舰拆毁用以生产全新的战舰。这种战舰主控只生产了二十艘就不在生产了,只是不断的对其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不断的改换和升级。对此主控的热情高涨,而李易则兴致缺缺。因为李易完全无法对一个零部件整体缩小一立方微米,的同时不影响其任何的功能参数的成就有任何的欣喜。因为这对李易来说几乎是看不见的改动。但对主控来说,每一次的变动与改进都是一次新的技术上的变革。对于一个电子计算机来说这些都是曾经无法想象的改变。这也许就是电子计算机与电子生命的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