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小将宛春参透玄机,建议成得臣求和晋文公,并且亲自做为成得臣的使者出使晋文公处,没想到狐偃怒极而骂。//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幸亏有先轸从中调解,这才没有当场撕破脸。
宛春刚一告辞,狐偃便迫不及待的质问先轸,是不是要同意宛春的请求?
先轸做手势道,“要说宛春的请求,我们既不能同意,也不能反对。”
狐偃更加奇怪了,先轸将如今形势为大家做了详细分析。
先轸揭穿了成得臣此举实质诉求,那就是明知道晋国不会痛快答应楚国的请和要求,将曹国、卫国和宋国一举推到了晋国的对立面。如今晋国答应楚国请和要求,自己有损失;如果不答应,那将树敌众多。
面对如此形势,先轸提出了行动建议:阳奉阴违。
晋国如果私下同意卫国和曹国的请和要求,等于和这两个国家达成协议,没楚国什么事儿;同时拘禁宛春,相信可以成功激怒成得臣。成得臣有勇无谋,激怒之下一定会攻打我们晋国大军,这样宋国之围也自然就解了。
如果我们晋国实心实意的答应成得臣,那所有的好处都会被楚国捞取,宋国还是会跟在楚国后面做小弟。
先轸对形势分析非常透彻,对方假装好人,那我们就阳奉阴违,非让楚成王做这个恶人不可。
这果然是好计策,可是这时候晋文公又迟疑了。毕竟楚成王曾经厚待于自己,这么整他太不仗义了吧?
栾枝立马为晋文公进行了一番心理辅导,楚成王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多次侵略,这是大事。难道您能因为他对您好,就这么算了?您如果不称霸那也算了,既然准备称霸,那楚成王这一关您非过不可。
栾枝所言不虚,单从争霸的角度而言,晋文公已经站到了楚成王的敌对面,根本不可能回避这一矛盾,除非他们两个人中间有人放弃称霸,但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国家大事怎么能用个人恩怨解决呢?
上升到这个理论高度,晋文公也没话可说。
公私分明,咱们就这么做!
晋文公命令栾枝将宛春押解到五鹿之地,派郤步扬好生看管;跟随宛春来的楚国随从全部驱逐出境,并且说明是宛春无礼故此拘禁。等抓住令尹之后一起诛杀!
&nb)
晋文公料理了楚国之事,转脸又对曹共公说明,自己怎么会那么小气,还为当年的事情记仇呢?都是楚国从中作梗。如果曹共公能够发表声明,再也不认楚成王这个大哥了,晋国以后绝对不会为难曹国。
曹共公如今是阶下之囚,惶惶不可终日。听了晋文公的话如获至宝,立马修书一封,派人送给成得臣。当然是说明,以后我们曹国就跟着晋文公混了,你说你们楚国,要是早能解救我们曹国,我们还能做如此选择吗?
晋文公同时派人找到卫成公,说只要你们卫国和楚国一刀两断,我们晋国以后肯定就罩着你们了!卫成公已经流落襄牛,忽然听晋文公如此许愿,哪儿还有疑义?连忙修书一封,也和楚国划清关系。
这被赶回去的楚国随从和两封绝交信一起送到了成得臣手里,成得臣非常配合晋文公的计划,勃然大怒!好你个晋文公,你还真当我们楚国好欺负啊!想当年你不过是来我们楚国避难的流浪汉,现在还轮到你和我们叫板了?看我不打的你满地找牙!
斗越椒见成得臣已经气得眼冒金星,赶忙上前劝慰,这当时齐国和秦国来为宋国说项,您又不同意。如今可好,都站到我们对立面去了,您反而要对着晋国开火了。就算您要打,我们这点人马也都不过晋文公啊!不得向主公请兵吗?
成得臣也冷静下来,这晋国加上齐国和秦国,要说单凭自己这点人马,的确不是对手。成得臣即刻派斗越椒回国请兵。
斗越椒回国将此事禀明楚成王,楚成王一听就怒了。告诉你们别挑衅人家,非得惹是生非,跟晋国打,有必胜的把握吗?
斗越椒无奈只得说,这元帅是立过军令状的,想必有把握获胜。
事到如今楚成王精心筹划的战略收缩已经被成得臣毁了,如今不打晋国,效果和楚国战败一样一样的。
楚成王觉得自己很憋屈,自己的战略部署全部被打碎了。
希望的肥皂泡,你飘的咋就那么高呢?
但是不发兵是不可能的,楚成王不可能看着成得臣带着剩下的楚兵送死。
楚成王无奈之下,派斗宜申率领西广之兵增援成得臣。
原来楚**队分为西广和东广,西广素来不如东广精兵将广,而楚成王如此调兵遣将,也暴露出他对成得臣此战并不看好,他并不认为成得臣此战必胜。
而成得臣之子成大心也向楚成王请战,愿率领宗族六百人参加这次战斗,楚成王答应了成大心的请求。
反正是成得臣自己的族人,输赢都会尽力,又不关楚国的事情。
斗越椒率领这一千六百人赶回宋国,成得臣一看增援部队,更加恼火。
这是增援还是为了恶心我?
不但晋文公气我,自己的领导还恶心我?
我还偏不信这个邪了,这一仗,我非打不可,我还非赢不可呢!
成得臣率领四国联军,即日启程。他将部队分为三军,自己率领西广及成氏宗族的嫡系部队作为中军,命令斗宜申率领申邑部队连同郑国和许国部队为左军,命令斗勃率领息邑部队连同陈国、蔡国的部队为右军。
他顺着先轸的谋划去了,走的意气风发,走的大义凛然……
成得臣出发的消息一传到晋军大营,晋文公即刻召开作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各位大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先轸认为,经过长期和宋国的作战,楚军貌似强大,其实早已疲惫不堪,这次作战晋军只要志气高昂,一定可以战胜楚军。
可是狐偃却提出了大家最不愿意听到的话。狐偃提醒晋文公,在他们避难楚国的时候,晋文公曾经对楚成王承诺过,如果迫不得已要与楚国作战,一定会退避三舍。在经历了之前的收复周襄王所赐四地的事情,晋文公的诚信已经在中原地区人尽皆知。难道要因为对楚成王的失信而毁掉自己的信誉吗?晋文公最好还是遵守承诺。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什么?
还没打先退后?
诸侯会怎么看我们晋国?百姓会怎么看?
对战局有何深远影响?
凭什么退后?就算当时有承诺,他楚成王有证据吗?有人证物证以及音频证据吗?
大臣们议论纷纷,当然都不主张退后。毕竟战争是残酷的,一着不慎,恐怕满盘皆输。
可是晋文公沉吟良久,他明白自己的承诺不止是对楚成王,更是为自己。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之徒,更不是不敢面对过去的人。说到底,当日狼狈的公子重耳是接受了楚成王的恩惠,受人滴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何况说过的话,必然要去做。
所谓一言九鼎。
但是大臣们还是觉得这事儿太尴尬,成得臣不过一介武夫,晋文公是一国诸侯。让晋文公避让成得臣?恐怕日后为人笑话。
可是狐偃认为,我们晋国不是避让成得臣,是避让楚成王。
又有人担心了,我们是撤退了,那楚军不依不饶没有眼色追着我们不放却该当如何?
狐偃笑道,“我们撤退,楚军无外乎有两种反应。如果楚军跟着我们撤退,那宋国之围也解了,我们目的达到;如果楚军紧追我们,那成得臣纯属以下犯上,给脸打脸,我们一鼓作气就把他们收拾了。”
晋文公觉得狐偃此言已经将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后果都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晋军退避,有利无害。晋文公下令,三军撤退。
最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成得臣气的发疯率领楚军疯狂进攻的时候,晋文公的军队徐徐开拔,直接退后九十里地,也就是三舍的距离,直到城濮,方才安营扎寨。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晋文公都已经实现了他的诺言。
最终聚集城濮的军队却不止是晋军,因为齐国已经命令国懿仲之子国归父为大将,崔夭为副将率领齐国大军来到城濮,而秦国也派出了小子慭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的秦国大军来到了城濮,甚至宋成公也派出了司马公孙固率领宋**马前来助阵。
成得臣的敌人在城濮聚集,而他本人还一无所知,正在奔往城濮的路上。
再说楚军见晋军一味后退,当然不知所以然,都开心不已。看来我们楚军果然威望过人啊,还没开打呢,先吓得晋军退避不迭,这晋文公不过是个胆小的老头啊!
斗勃劝成得臣不如借机退兵,反正晋文公撤退了,说出去我们也算是有个交代。
见好就收吧,追下去结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可是成得臣听了这话更加生气了,什么,撤退?没看主公给我们添的这些老弱病残的军队?连自己人都瞧不起我们,我们再撤退,那不是正好落人口实?晋军都撤退了,说明他们怕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一举歼灭晋军?
楚军急行军九十里地,终于看到,晋军不再撤退。
跑死了,晋军都吃什么了,这么能跑?
成得臣命令楚军寻找有力地形,就此安营。
亲临东周45_亲临东周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