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瓦罐不离井上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
过于自恃才华,过于相信自己的专业素养而忘记了估计可能发生的危机,那危机往往就如同潜伏在水中的尼斯湖水怪,将人吞个干干净净。
殖绰的确勇猛,但只要一点点激怒他的火花,便足以让他陷入事先布好的陷阱,孙蒯胜利完成任务!
孙蒯喜气洋洋回去报告父亲孙林父,咱们老百姓,今儿个要高兴,咱们那个老百姓,今儿个要高兴……
可是孙林父听到这个消息面色却沉静的如同湖水一般,看不出半点波澜起伏。
孙蒯心里也没底了,爹您脑子秀逗了吗?不是您非逼着我杀了殖绰,说是杀不死他不让回来的吗?怎么这个反应?
孙林父沉思片刻,如今虽然胜了殖绰,但是晋平公要是知道了我们故意不去救援晋军能饶了我们?
哦我们晋军给你们帮忙,结果有事你瞪眼瞅着别人灭了我们?
孙林父吩咐孙蒯,千万不能泄露这次胜利的消息,就说被卫军打得稀里哗啦,败得惨不忍睹。
孙蒯恍然大悟,爹就是爹,果然目光如炬,自己还在为了小胜利沾沾自喜,爹已经看到了十里地甚至更远的外太空!
胜利是鼓舞士气必须的,可是如果告诉晋平公实在不利于后面的计划。
孙林父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晋平公再厉害,那也是他的一个工具。
孙林父命令雍鉏前去晋国再渡求救,当然,得说明晋军全军覆没的情况。
晋平公一听自己派遣的晋军全都被害,怒不可遏。
什么?你们卫国有几个胆子?就算是齐国只要看到我们晋军所到,那也得哆嗦。就凭你们,就敢灭了我们派去的晋军?
这事儿必须整明白,凭什么灭了我们!
凭你们搀和别国国政,就该灭了你们!
晋平公命令赵武召集军队,在檀渊集合。
他决心讨伐卫国。
卫献公一看怎么晋国还搀和进来了,自己还把晋平公得罪深了呢?急忙亲自和宁喜前往晋国,说明这都是孙林父捣乱,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和晋国作对的意思啊!
晋平公面冷如铁,没有和我们晋国作对的意思?那还把我们三百人的队伍给剿灭了?要是有这意思还想怎么着?
那三百个人,可是我们晋军精锐,每一个都代表着晋军,你就这么轻率的杀死了他们?
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好像不怎么对,不过就是这个意思!
反正你把我晋国惹了,就是不行!
晋平公将卫献公和宁喜囚禁在晋国,管你们什么大夫上卿,都不是好东西!
&nb)
晋平公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诸侯,他的愤怒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晏子建议齐景公还是替卫国求情,这毕竟能够挽救卫国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齐景公于是邀请郑简公一起出差前往晋国,两位诸侯一起替卫国说起了好话。
这二位君侯同时驾到,晋平公觉得自己的火气下去了点,可是想起来孙林父派人形容晋军的惨象,始终觉得不能释怀。
那可是三百条人命,那可是代表晋国的荣誉啊!
难道就这么算了?
这一切晏子看在眼里,他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晏子并没有找晋平公理论,有时候硬碰硬,绝对不是好办法。
晋国总有明白人,有敢说话的人。
晏子找到了此人,当然开始恭维了一番,你们晋国真是好啊,诸侯领袖就是不一样!可是,凡事就怕可是。前面说的跟花儿一样,那总不能一直都跟花儿一样,一“可是”,那就要转折了。
晏子喝一口水,和颜悦色的说,可是呀,诸侯盟主不就是应该锄强扶弱吗?这个毫无疑问的呀,当初孙林父驱逐了卫国的君侯,晋国没有出头;如今又为了孙林父捉拿卫国的君侯,这事儿,是不是不妥当呢?
对面那人面红耳赤,汗如雨下。
领导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臣子不能有任何劝说,那就是失职!
这天夜里,羊舌肹来到了赵武的府邸,邀请赵武一起前去劝说晋平公。经过羊舌肹和赵武的合力劝说,晋平公总算明白过来,自己做的事情的确很不妥当。
说出大天去卫献公再不对,平级之间凭什么拘禁人家呢?要处理那也得周天子来啊!
晋平公释放了卫献公,但是宁喜还依旧被囚禁着。
小国领导好苦啊!
上哪儿说理去?
右宰谷劝卫献公赶紧想辙吧,再耽误宁喜恐怕回不来了!卫献公命令国内紧急送入晋国一批美女财宝,这才将宁喜赎了回来。
敢情晋平公业余时间是做绑票的,见钱赎人。
按照常理,被人拘禁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可是宁喜同志回到卫国之后却更加洋洋得意起来。难道是觉得这次的经历非常值得高兴?
看看我,你们谁被晋平公绑架过?
也就是我吧!
主公不算,他们都是领导,同一级别的。
还花费重金把我赎回来,可见我宁喜在卫国地位尊贵,更可见,晋平公拿我根本没辙!
这得是多扭曲的心理啊!
宁喜回国之后,完全把持了卫国国政,所有的国家大事全都由他一人说了算,卫献公基本上成了甩手掌柜的。
不甩手不行啊,没人听,光杆司令一个!
根据当日卫献公提出的协议,宁喜只要帮助卫献公夺回卫侯之位,那卫献公甘愿让宁喜把持国政,自己退居二线,为子孙谋福利去。
这协议太功利,也太不可信。
哪个领导能甘心将权力拱手让人?
宁喜如果聪明,就应该知道功高震主,明哲保身这个道理。此时龟缩还来不及,还去抓权去了?
此一时,彼一时。
卫献公看着宁喜咋咋呼呼,宛如卫国君侯,心里早就气不打一出来。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真的没办法了吗?
不和谐的声音在酝酿,爆发只是需要一个时机。
此时晋国和楚国再开和谈。
这一次是宋国左师向戍张罗的,向戍和赵国的赵武还有楚国的令尹屈建关系都不错,在他出使楚国的时候再次和屈建谈起当日宋国华元为晋国和楚国说合的往事,屈建也表示非常有感慨,这事儿要是成了那不也是天下百姓的福音吗?
向戍一看屈建都发话了,积极张罗起来,建议晋国和楚国的最高领导就在宋国见面,这次咱们就把这事儿定了!
为什么当时华元张罗这和谈就不能成功而向戍就这么顺利呢?因为向戍更有能力?
当然不是。
华元张罗晋国和楚国和谈的时候,两个国家实力相差无几,而且楚国和晋国都有称霸诸侯的雄心壮志,谁能听华元的呢?经过多年此消彼长,双方实力各有变化,晋国实力大增。
特别是在和楚国对抗的时候,屈巫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吴国。
吴国实力日益增长,而且和楚国离的很近,最要命的是,吴国经常骚扰楚国,真是让楚王不胜其烦。
这才是向戍能够倡议和谈成功的原因。
六方会谈还是几方会谈,能够成功背后一定有深刻的客观理由。
这次和谈非常重要,楚国和晋国分别昭告各自的属国。
晋国使者来到卫国,看似平常的一件事情,却引发了轩然大波。膨胀的宁喜居然根本没将这件事情报告卫献公,而是自作主张就直接派石恶参加这次会盟。
卫献公听说这件事情勃然大怒,nnD,还把寡人当作领导吗?眼里到底还有没有寡人?气死寡人也!
卫献公觉得自己这领导当得太窝囊了,于是和公孙免余倾诉一番,公孙免余一看是挺熊人,说那什么,您别生气了,犯不上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看我去说他。
公孙免余找到宁喜,说你是不是过了?哪儿有这么欺负领导的?
宁喜用眼睛横了公孙免余半天,不屑的说道,“你知道什么?这都是当时约定好的!”
冷气二丈,险些把公孙免余一个跟头喷出去。
公孙免余气哼哼的汇报卫献公,建议您就干脆杀了宁喜算了!留这个祸害干嘛?
卫献公说那不是当时有协议吗?毁约也不好。
公孙免余都要气晕过去了,有这么欺负人的吗?一时义愤,公孙免余拍着胸脯表示,这事儿你不管了!我去把宁喜摆平,反正不能连累你!
卫献公说了一句特别掉链子的话,那你自己看着办吧,反正无论如何别连累我就行。
这样的人你帮他出气值得吗?
公孙免余不知道是太过于义气还是想做英雄,反正他是找到了公孙无地和公孙臣兄弟,这兄弟二人也是对宁喜义愤填膺,三个人一拍即合,说好了,咱哥三个就是和宁喜不能同时活着!有他没我们,有我们没他,务必整死一方!四个人歃血为盟。
或者针对宁喜,不为卫献公,只是为了卫国。
周灵王二十六年,宁喜心情愉快,大开春宴。
看来日子过得不错,还有心情大摆宴席。
公孙无地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和公孙免余商议此事。
事到临头,公孙免余又有些犹豫。
宁喜能一举将孙林父扳倒,那也不是省油的灯,不如咱们占卜一下?
公孙无地倒很有豪气,行就行,占卜什么?
公孙无地和公孙臣发全部家臣攻打宁喜。
亲临东周74_亲临东周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