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越等越远
老太太的手机铃声是纯音乐,还是五六十年前流行的老音乐。
听起来时而像是深山老林里不知疲倦的水流声,时而像是老山洞里滴答滴答的落水声,年轻人很难喜欢上这种音乐。
如果有一天,他们喜欢了,那只是表示他们喜欢、怀念年轻时候的样子而已。
老太太没有刻意回避十三接电话,拿起手机,到旁边的客厅里通话。
客厅空间很大,顶部像穹顶,夜晚启灯,上面仿佛是一片清晰了数十倍的星空。
燕郊的夜晚,夜空也不是特别晴朗。
因为天边整个城市的灯火染红了半边天,星辰退避三舍。
十三和十二住这里的时候,从来没吵过架。
不像从小一起长大的柳家姐妹,打了十几年的架。
最后长大懂事不打了,也是没完没了的吵架,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
餐桌旁,十三姨招呼厨房智能机器人过来,把用不上了的碗筷盘子塞进厨房机器人肚子里。
家里有打扫房子的机器人,也有刷碗的机器人,甚至还有绕着十二城散步——俗称巡逻的机器人。
这些智能机器人,是居家必备的一等一的好手。
十三决定带回去。
十二不在了,生活还是要继续。
以后在家,刷碗拖地等家务,大部分可以交给这些可爱的机器人。
这么可爱,不用来干活太可惜了。
“叮当,想跟我们离开这里,去十二的故乡吗?”十三姨问厨房里正给自己注水洗盘子的机器人。
相比其它机器人,叮当看起来很臃肿,堪比移动的洗衣机。
它不是人形的,没有人样,但能开口说话,声音很稚嫩,问道:“十二姐姐会回去吗?”
“她已经跟我回那里四年了。”十三姨说道。
“为什么你们人类最后都要回到故乡呢?”叮当好奇问道。
“我也不清楚,可能是我智慧有限,解释不通。但我和果果的家里,有个人也许可以给你答案。”十三姨说道。
她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落叶归根》的真实故事。
有一个经常在外面打工的六十多岁的农民老李,在老家休息时,得知千里之外某一工地需要多名工人,待遇还不错,于是带着同村好友老左兴冲冲赶去。
到了工地,并不像当时招工所说的那样,条件很好,相反,非常的艰苦,待遇也很低。
尽管这个农民心里有些懊悔,但依然坚持干了下去。
转眼到了春节,工地老板给没有回家过年的工人们送了一些散装白酒。
那晚,工人们喝了好多,直到深夜。
老左喝着喝着,突然昏倒。
工人们手忙脚乱将老左送进附近一家医院,医生诊断为脑瘫,需要赶紧住院进行治疗,不然……
几天后,医院向老李等人催缴住院费时,老李为难了,因为工地老板不愿出这笔费用,他们工友几人能出的都已经掏了,再也无法拼凑这几万元的住院医疗费。
当医生再一次问老李还治不治,老李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医生拔掉了老左的输液针头,老李哭了很久。
老李觉得很愧对老左及他的家人,一起出来,一定要一起回去,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尸。
于是,老李将老左的尸体用被子包起来,扮重病人从去坐车,一路辗转多站,只要步行,都是老李背着老左前行。
到了买火车票时,老李犯难了,因为他身上的钱只够买一张车票。
虽然老李身上揣着几千元钱,可那是工地给老左的,坚决不能动用那些钱。
最终,老李想了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大大的行李袋,把老左放在大行李袋里,这样他们又可以在一起一同回家了。
但最终,这事被火车站警方察觉。
最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就地将老左在殡遗馆火化。
当记者两年后再次采访老李,这位老汉提到老左时,仍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泪流满面。
他说自己对不起老左,对不起老左的亲人,活生生的人一起出去,回来时却连尸体都带不回来,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李一生没结婚,也没什么亲人,平时就是同老左在一起。
因为老左特别老实,话不多,没读过书,所以外出做工都是跟着老李,也特别信任他。
没想最后因为老李,老左客死异乡。
“十三姐姐,你家里的那个能给我答案的人,是谁呀?”叮当问道。
“我男朋友,也是果果的爸爸。”十三姨回答道。
“哦,十三姐姐有男朋友了呢,男朋友好玩吗?”叮当问道。
十三姨笑了笑:“嗯,很好玩,每天都想跟他玩的那种。”
“这么厉害啊。”叮当惊叹:“我和地瓜它们玩几天就觉得不好玩了,自己去充电休息,要过好些天才会想继续跟它们一起玩。”
“那你跟不跟我回我家乡?”十三姨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叮当。
叮当肚子里有微弱的盘子碰撞声,它一边工作一边说道:“我当然去跟十二姐姐呀,十三姐姐,请带上我,我除了会刷盘洗碗,跟冬瓜它们学了别的技能哦,我很有用的。”
“好,但你要帮我去哄其它小朋友,让它们跟我一起回去,可以吗?”十三姨说道。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丝瓜它们很无聊的,没工作干,每天每夜发呆,甚至在一起商量过,要不要离开十二城,去外面寻找生命的意义。”叮当说道。
“你们出不去,没有导航,不管怎么走,总会回到城里来。”十三姨一点也不担心。
家里的智能精灵,可以产生智慧,但产生不了与人一样的情感。
想像杨帆说的机器人瓦力那样诞生感情,可能得几百年后才可以吧。
几年的时间太短,它们跟还处于坯胎的生命一样,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客厅里。
老太太通完电话,站在液晶大屏幕前。
屏幕上,出现杨帆在洪都的真迹。
能写歌,能写剧本,之前也在岱岳留下字,老太太不怀疑杨帆这次在洪都也能留下字。
至于字的内容怎么样,看过才知道。
只是老太太也没料到,杨帆这次留的字,多到她一时有些发懵。
真迹上,密密麻麻,都是字。
初看,老太太也觉得很寻常,没有特别亮眼的。
当看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老太太面色开始凝重起来。
好华丽,令人回味,看得很舒服。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看到这里,老太太面色微变,文采飞扬。
如果之前的那些句式,只是飞机起飞前的普通滑行,在缓缓滑向起飞跑道。
现在,飞机则有滑入起飞跑道的趋势。
接下来,飞机高速冲刺,气势汹涌,一飞冲天。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老太太发现,手心多少年不出汗的她,竟有种第一次坐飞机的紧张,出汗了。
她惊叹于文中的造词,自惭于辞藻的优美,感慨于行文的巧夺天工。
甚至,她也像在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与肤浅。
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看不懂其中一些名句,会觉得似是而非。
“这就是永生吧。”看完整篇,老太太才发现自己站得有点久,腿酸脚麻,年纪大了。
果果已经吃完饭,跟在一个叫南瓜的人形机器人后面,沿着草地小湖玩耍。
说是人形,其实它没有脚,底盘是轮子。
“南瓜不是可以吃的吗,你又不能吃,谁给你取的名字呀?”走在草地里,果果扶着南瓜的机械手臂。
“是十二姐姐给我们取的哦,她说我们可爱到她想吃掉,所以给我们取了食物的名字。”南瓜一点也不圆,相反,很苗条,只是脑袋是一个液晶屏幕,跟人的脑袋不一样。
“十二姐姐是谁?”果果问道。
“就是你妈妈呀,不是现在这个妈妈,是以前的妈妈。你现在的妈妈,是你小妈。”南瓜说道。
“我还有妈妈呀?”果果高兴坏了,她早就想换个妈妈了。
换不了,那就多一个。
“对呀,你妈妈和小妈以前就说过,要带你嫁给同一个男人呢。”南瓜说道。
“我妈妈在哪里,我想见妈妈。”果果站住,不走了。
南瓜的表情全显示在屏幕上,难过道:“十二姐姐很久没回来了,我们只能偶尔看到她的影像,跟我们说说话。她说她出了趟远门,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暂时回不来。”
“那好可惜。”果果沮丧,没有妈妈,小妈就是妈妈。
她还想着妈妈回来,她就不要小妈了呢。
“我们可以等十二姐姐回来呀,反正我们有漫长的生命可以等待,不论多久,我们十二城都能等。”南瓜脸上露出坚定的表情。
它还不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有结局,越等越接近。
而死亡,却是越等越远。
“一万年够吗?”果果继续跟南瓜走在青青的草地上。
蝴蝶因为卖相好,允许进入十二城,所以有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来回穿梭。
“不知道呢。”南瓜不敢确定,说道:“没关系,一万年不够,我们再继续等。”
果果一脸担忧:“可我好像只能活一万年。”
“为什么你只能活一万年?”南瓜好奇问道。
果果一下又开心起来:“因为我要爱爸爸一万年呀,不到一万年,我不能死的。”
“一万年之后,你也可以继续活的呀,只要你想。”南瓜说道。
果果摇头:“不了,爸爸说,那时候,他已经死了九千九百多年了,我可以去找他了。”
“那你不爱你妈妈吗?”南瓜的轮子碾过一只蚂蚁。
蚂蚁惨叫一声,然后爬起来,骂骂咧咧,幸好这里是草地。
果然是生活要想过得去,头上就得带点绿。
南瓜是知道自己碾压了一只蚂蚁的,只不过没办法,它要走路,任务在身。
任务排在第一位。
若是在平时,它会停下来,观察一下蚂蚁。
蚂蚁没有声带,发声靠腹部表面的发声板发出的摩擦声,频率很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
蚂蚁也不“听”,它们是以脚上的侦测器接收声波引起的土壤震动。
被碾压的这只蚂蚁是一只工蚁,它在蚁群里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不进食。
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冬季的寒冷。
房子里。
“十三,你过来一下。”老太太朝准备出门,去找果果的十三姨喊道。
十三姨看了眼落地门外面远处的果果,转身回屋。
在十二城里,放养果果几天,她都饿不死。
安保更不用说了,三只宝本来就足够了,何况在智能化的十二城。
长相不太友好的动物进来,南瓜地瓜土豆它们都会询问一番,得不到回应就代表不怀好意,禁止入内,统统丢出去。
“吃完饭多散步,助于消化,你年纪大了,更应该多走走。”十三姨回到客厅,对已经坐回沙发上的老太太说道。
“晚点再散步,今晚我不回市里,时间多。”老太太捶着自己酸麻的腿脚,心情很好。
“还有什么要交代我的吗?”十三姨在沙发上坐下来,然后吩咐客厅里随时待命的智能机器人拿两杯果汁来。
“这是小帆在洪都题的字。”老太太指着十几米外的大屏幕,脸上的惊羡还没有消退。
十三姨这才看过去。
真迹总体工整美观,但那大概十来处的划叉,让十三姨差点想笑。
很像她的小帆的风格,很随性,即便认真起来,也时不时绷不住那股严肃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