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衷寒和李之龙带头打架的事,几天内便传遍了东征军。虽然两个主事人被惩罚了,不过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司令部直接颁布命令驻扎期间禁止再开办类似的活动。除此之外,还加强训练,特别是一团,训练强度直接增加了二分之一,没办法,谁叫打架的人基本来自一团。
虽然何应钦已经成为旅长,但一团毕竟是他曾经的部队,现在出了这个情况,他也脸上无光。为了放心,后面的一段时间他基本上都亲自来一团驻地,监督他们的训练,这可把一团上下折腾的不轻。
其实对于这次处置,别看老蒋很生气,但基本上是从轻处置的。不然仅凭带头打架斗殴的罪名,开除都不为过。这时的老蒋还是很惜才的,虽然之前刻意不让gcd党员当主官,但随着东征立功后,他也没有刻意打压,反而是论功行赏,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无论是李之龙、还是贺衷寒,都是一期学生中的佼佼者,认错态度也好,不像宣侠父那样。自然,老蒋也不会故意刁难。现在的他,还需要中共,毕竟孙中山一死,他依仗的靠山没了,此时自然不会跟gcd闹掰,这无疑会削弱校军的实力,也是在削弱他的资本。他不傻,对于审时度势的能力,他还是挺强的。
在处置结果中,李之龙被赶回学校貌似是处置最重的,其实不然,李之龙这一次回去可谓是他的一次机遇。海军局那边要成立海军政治部,可黄埔只是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没有海军的专业。虽然有粤系海军,但老蒋等人也不太信得过,自然从烟台海军学校毕业的李之龙就成了首选,于是就被调回去负责协助担任海军局长的苏联顾问斯米洛夫组建海军政治部。
从此之后,李之龙的官路顺通。先后升为海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兼任海军参谋厅厅长,并在年底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来年斯米洛夫回国后,李之龙更是升任为海军局代理局长,并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并兼任中山舰舰长。因此李之龙成为黄埔一期学生第一个升为少将,第一个升为中将的,也是gcd党员第一个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人。
李之龙的升职速度,并不比军校教官差。在调回广东之前,还只是少校营党代表的他,在年末就跟李恪一样成为少将。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李恪是上校,李之龙还只是个少校,两人升任中将的时间也在同一时期。可见李之龙的升职速度,堪比火箭,把很多现在还是他上级的人都给超过了。他也超过黄埔三杰(这个称号是后世人给评的,黄埔时期并没有三杰的说法),成为一期学生中最耀眼的人。
所以对于李之龙这次调回军校,不仅不是惩罚,反而是崛起的契机。
有了李恪的默认,中山主义会很快便在二团发展了不少会员,包括李恪等人也都相继加入其中,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顾祝同为了表忠心,最快加入中山主义会让他很是不满,或许对方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所以想办法在老蒋等人面前露脸,而这个带有浓重老蒋色彩的团体就成了顾祝同的目标。
。。。。。
孙中山死后的广东注定不会平静,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杨明熙和刘震寰部叛变了。
这件事还得从孙中山去世前说起。早在1923年,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的时候,曾经邀请唐继尧出任副元帅,但当时的唐继尧认为孙中山没什么前途,所以就给回绝了,直到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逝世的时候,东征军已经奠定了东征的胜局。可以说,此时广州大元帅府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广东,这个时候唐继尧就有想法了。
孙中山去世之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即便是老蒋在兴宁的讲话那也是自己给自己塑造成接班人的意思。因为没有指定接班人,此时广东的国民党高层也没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声望接班。即便是代行大元帅一职的胡汉民,孙中山活着的时候,他或许还能很好的统领大元帅府诸人,但孙中山去世后,他的这个代理大元帅可以说是有名无实。此时的老蒋更没戏,论在国民党的地位,老蒋此时根本不在第一梯队,还没胡汉民的地位高。
所以唐继尧看到大元帅府群龙无首,便有了趁机吞并广东的想法。他此时是云南都督,掌控云南,要是借着这个机会吞并广东,广西自然是囊中之物。到时掌握三省之地的他,地位可就非同一般。
所以在孙中山去世后的第六天,唐继尧就发表就职通电,宣布就任副元帅一职,打算来广东当孙中山的继承人。唐继尧这摆明了来抢地盘的,国民党中央自然不乐意,虽然现在没合适的领导人,那也轮不到出尔反尔的唐继尧,所以直接反驳了对方的就职通电。
唐继尧自然不甘心,就私下拉拢杨希闵、刘震寰、林虎、邓本殷。本来杨希闵、刘震寰等人就有异心,加上他们本就是云南出来的,见东征军都在东江,便跟唐继尧一拍即合。在四月初,刘震寰就发表通电,指责国民党中央通电讨唐是不正当之举,也是因为这事所以老蒋、廖仲恺等人商量后决定组建教导第三、四、五团,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由于东征当时还在继续,陈军虽然溃败,但还有卷土重来的迹象,所以国民党中央就没继续刺激唐继尧。这边国民党中央在争取时间(也可以说是群龙无首,无法拿定主意),那边杨刘二人就亲自到香港面见唐继尧。唐继尧也很大气,直接任命杨希闵为广东军务督办兼广东省省长,刘震寰为广西军务督办兼广西省省长。听到这个许诺,杨刘二人心动了,决定叛乱。
。。。。。。
“娘希匹,我就知道这杨希闵和刘震寰不是好东西,真的敢违背总理一职,总理尸骨未寒,这二人就发动叛乱。此罪当诛。”
司令部参谋长办公室,老蒋看到杨刘二人叛乱的电报直接在那破口大骂。
“校长,这可是个好机会,只要校长带着党军(此时已改名叫党军)回去平定叛乱,那个时候校长的威望可就更上一层楼了。”作为侍从官的俞济时激动道。
“良祯,没你说的那么简单。”看着俞济时那激动模样,老蒋不禁笑着道。
“为何?”俞济时不解。
“良祯,你这在校长身边待了这么久,虽然有些长进,不过还得多听听校长的教诲啊。现在不是校长想回去就能回去,掣肘太多。”旁边的李恪笑着道。
“还是兴华你懂我,看见没,良祯,好好跟你们教官学学。”老蒋笑着对俞济时说道。
“是!谨记校长吩咐!”说完俞济时就退到一边,他知道李恪跟自己校长有正事要谈。
“校长,看良祯的样子,应该是很想上战场吧,您为何不成全他?”李恪笑着问道。
老蒋满意的看了看身后的俞济时,认真道,“舍不得。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个不错的,哪能轻易放走,打仗这些有敬之、你李兴华这些人就行了。”
“校长过誉了,军人本分而已。不过有良祯留在校长身边也行,校长作为我们党军的领军人物,安全尤为重要,所以选个合适的人在身边倒挺好。”李恪恭维道。
他哪不知道,对方之所以留俞济时在身边,不就是因为俞济时是奉化人吗?要是没记错,俞济时好像要给老蒋当不少年的警卫。不过这对这个时候的俞济时来说,是个折磨,毕竟自己的同学都去带兵打仗,而他基本上没上过战场。即便是棉湖之战上过战场,也一直在指挥部待着,根本没参与战斗。
“领军人物?在你们看来,我这地位挺高,但你们何尝知道,我这个军校校长在那些元老面前,其实根本没什么地位。我这有心继承总理遗志,也是有心无力啊!”老蒋感叹道,也不知道在说给谁听。
“校长此言差矣。”李恪‘认真’道,“要是校长都不能继承总理遗志,这国民党恐怕也无人可以继承。校长可不要忘了,你可是有着那些元老都不具备的优势。”
“哦!什么优势?”老蒋侧过头,好奇道。
李恪道,“自然是我们这数千党军和黄埔军校学生!当今民国,只有枪杆子里出政权,有军队才有一切。而在这方面,校长您的优势很明显,所以校长不比如此灰心,这次平叛不就是一个机会吗?
只要平定叛乱,加上我岳父大人支持校长,未尝不能进入党中央!”
“岳父?你这就叫上了?”说着说着老蒋就偏题了。
“快了。我前两天刚跟岳父大人还有家父协商过,打算过段时间就在广州让双方父母见个面,把婚订了。”李恪笑着道。
“这就订婚了?那倒是要恭喜你小子了,芸英可是个好丫头。等你结婚的时候,我一定亲自当证婚人,这个谁也不能跟我抢。”老蒋认真道。
“卑职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