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跟张发奎聊得火热的李恪,刘湘心里也是五味陈杂,现在居然自己接受对方的指挥了,这个落差他有点无法接受。
不过李恪虽然之前坑了他,主导了中央入川,但抗战爆发后,对方倒是好了不少。虽然当初达成的整编协议中,中央负责给他们的部队提供武器弹药,但实际上李恪之前一直卡着,给的武器也不是好货,当然比他部队之前的要好点。
但抗战一爆发后,对方二话不说,直接让兵工厂把他部队缺少的火炮全部按照编制给补齐了,这就让他改观不少。而且他的部队也不是穿着草鞋来的,在经过武汉的时候,严重这边就根据李恪的命令,给川军这次出川抗战的两个集团军每个士兵发了两双胶鞋。
在他看来这可能就是小恩小惠,但是下面的部队却是很感激李恪,这让他也有些不是滋味。
“叔民,那你这打算怎么安排我们,我们是去投入上海前线吗?”刘湘客套之后,直接进入正题。
李恪这才结束跟张发奎的热聊,让旁边的李旭东拿过来一封任命书,笑着道,“那倒不用,上海这边用不着你们操心,你们有别的任务。”
结果李恪给的任命书,两人看了一下,上面说军事委员会任命刘湘担任右翼军总司令,指挥第8集团军和第23集团军,担任上海南部闵行、奉贤、金山、松江、嘉兴等杭州湾北部地区的防守任务,并且把王成志的12军划归第8集团军管辖。
第8集团军虽然是个集团军番号,但下面只有四个师的番号,不过57师是德械师,55师是个半德械师,这两个师是69军下面的部队,虽然是孙传芳五省联军部队发展而来,但因为军长阮肇昌投靠了陈诚,所以就从中央系杂牌军,变成了嫡系军。
第23集团军就更差了,都属于整理师,装备较差。但现在这条命令后,两个集团军就有13个师,总兵力也有十余万人,防守杭州湾北部绰绰有余。而且桂军廖磊的21集团军也差不多快到了,加上其他陆续赶到的部队,李恪手上也有不少预备队,足够应付目前的局势。
当然随着刘湘等人的命令出来,上海这边也划分成了中路军和左翼军。中路军由陈诚担任司令官,负责指挥第9、第15两个集团军,主要负责上海市区周围的防守任务;左翼军由萧毅肃担任司令官,负责指挥第3和第19两个集团军,担任上海北部的防御。
要是从地图上看,此时的三路军刚好成一个品字形结构,日军要下手的话,还真会觉得有点不好下口的意思。
“我们怎么去杭州湾北都地区防守?”张发奎好奇道。
“向华,你看这个地图。这是我们其他四个集团军的布置,你们再看看杭州湾北部地区,你们就该知道怎么回事了吧!”李恪简单在地图上了画了两笔,相信这两位再怎么也能看明白。
“你这一说,自然看出来了。的确,此时上海的弱点就是杭州湾北部地区,相比于上海市区这边的军队,只有一个军防守的杭州湾北部地区的确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漏洞。”张发奎在军事上,要比刘湘强点,所以李恪一说,他就立即明白了。
“嗯,所以你们的任务也不轻松。那边有着一定基础的国防工事,你们两个集团军进驻之后,就马上构筑阶梯防御工事。部队不要全部布置在最前沿的海岸线附近,要加强纵深,即便是日军大军登陆,也可以层层阻击,为援军到来争取时间。
你们的任务很艰巨,整个淞沪战场的南边都系于你们手,所以还请两位一定要认真对待。”李恪说着又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
这次的大圈,面积就不小了,包括嘉兴、杭州、湖州宣城等整个太湖以南的地区。
“叔民,你放心,别的我不敢说。我们川军即便是拼至一兵一卒,也会竭尽全力固守杭州湾北部防线。”刘湘毫不示弱地保证道。
对于刘湘的保证,在场的这些中央系将领都不屑一顾,谁不知道在场的部队中,刘湘带来的这个以川军组成的23集团军装备最差,他们看来打起来对方能让部队不跑就算很不错了。
对于这些人隐隐的轻视,刘湘都看在眼里,不过并没有站出来与之争论,反而回去把这个告诉了下面的部队。虽然后面大战爆发的时候,刘湘没能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但其麾下的部队却是为川军正名,其战斗精神,甚至于强于很多中央军嫡系部队。
不仅仅是刘湘这边,在华北地区的川军表现则是更为出色,川军也用他们的血证明了他们川军不是一只支只知道打内战的军队,外战,他们不逊色于任何部队。
“叔民,有个事情可能你应该了解一下。”孙立人拿着几封电报,递给李恪,并下意识看了一眼陈诚。
见这位孙参谋看向自己,陈诚有些纳闷,难道跟自己有关。
“什么事?”李恪也看到两人的眼神,有些好奇孙立人想说什么。
“这是前线几支部队、包括高志航那边回馈的一些消息,我感觉事情有些蹊跷。”孙立人欲语还休道。
“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别这么要说不说的、吊人胃口!”李恪笑道。
“是。根据他们的反映,说几次请求飞机支援打击日军海军舰艇的时候,都出现一支军机前来阻拦。而且高志航等人反映道,甚至日军都知道他们有多少飞机,并专门出动相应的战机应对他们,最近数次出击,我们的空军都很被动,损失不少。”孙立人解释道。
“孙参谋,你的意思是有人泄密?”陈诚联想刚才孙立人看自己那一眼,当即脑海就出现这个猜测。
而李恪那边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日军不会是有雷达了吧,但没听说日本海军部队装备了雷达啊。对于雷达,李恪很清楚,此时的各国,估计也就英国建立了起了雷达预警系统。
中国在这方面起步早,虽然技术实力差了点,但也开始把雷达运用于战争,只不过目前中国的雷达站还在组建,因为推广的技术才刚刚突破,上海这边估计还得有个十来天才能建立起第一座地面雷达。
不过很快李恪就打消了日军是通过雷达来判断己方军机的出动数量,现在的雷达技术还没这么先进,即便是英国人都没这个水平,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有人泄密了。
想到是这个可能,李恪就明白孙立人看陈诚那一眼了。要是真的出现泄密,作为航空委员会主任的周至柔恐怕就脱不了干系,虽然周至柔在很多大事上都听宋美龄的,但作战和日常管理都是他负责,而且这位还是眼前的陈诚推荐的,是土木系的人。
“这个不好说!”陈诚在这,孙立人也不敢乱说。
李恪沉声道,“航空委员会那边怎么说?周至柔主任就没向我们说个这事?”
虽然航空委员会是单独的系统,但在战时,并没有独立指挥权。
“没有,这事高志航他们汇报过,但我们战区司令部没收到航空委员会的汇报。”孙立人摇头道。
陈诚也意识到问题所在,要是真的出现这个事,周至柔不向上面汇报这事,就有些不对了,很有可能是想压下这件事。
“至柔怎么这么糊涂?要是真的出现泄密,应该立即严查,找出是谁泄的密,藏着掖着有用吗?”为了怕李恪对周至柔不利,陈诚就先声夺人,先定了对方一个失职的罪。
“辞修说的没错,这件事问问周主任那边什么情况,必须严查这事。顺便跟军统局打声招呼,让他们派点人协助航空委员会,我不希望我们的飞行员每次增援都被日军针对。”李恪也没有当场问责周至柔的意思,陈诚都在面前,他再怎么也得给面子。
当然周至柔要是配合的话,这事李恪也不会追究,要是不配合,那只能是先礼后兵。不过他相信,陈诚会让周至柔配合的。
现在航空委员会出现泄密,李恪也不由得担心自己这边有没有日本安插的间谍,或者被日本间谍策反的人员。
陈诚走后,李恪则是问了一声李旭东,“那个廖雅权这几天有没有异常的行为?”
对于这个廖雅权,李恪也是不久前才发现这么一个人物。开始他只是好奇自己身边什么时候有了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子,一问才知道是当初为保护自己牺牲的一个卫兵的妻子。现在对方在武汉的一家报社实习,因为抗战爆发就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他一听,开始心里还有些愧疚,毕竟对方的丈夫是为了保护自己牺牲。加上对方也是武汉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也挺重视对方。不过再听说对方的名字后,李恪吓出了一身冷汗。
对方居然叫廖雅权!
廖雅权这个名字没什么,但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用过这个名字,那就是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日军美女间谍----南造云子。历史上有没有南造云子这一个人还真不好说,反正也没人能证实这个人的存在。
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他让人去查了查这个廖雅权,也发现了一些端倪。说实话,廖雅权这个人的背景还真没什么问题,之前十年的经历都能查到,都很正常。
但唯一一点端倪就是在前两年突然从复旦大学转学到武汉大学。虽然说是一以考研的名义过来的,但天生警觉的李恪还是觉得这人有问题,所以就派了人监视对方,先不惊动对方,只是看看对方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举动。
“没有,最近一段时间,对方一直都跟其他记者一起行动,甚至还去前线采访过,写过几篇不错的报道。”李旭东虽然不解为什么自家少爷这么戒备这个未亡人,但也知道肯定有原因的。
联想到自家少爷的禀性,他甚至一度认为李恪是不是看上对方了,毕竟这位未亡人的长相着实不错。不过很快他就把这个想法给打消了,明显自家少爷不是看上对方这个人。
“难道我多疑了?”李恪不确定道,“让人继续留意她的一举一动,别打草惊蛇。”
虽然不确定,但李恪也不想就这么放弃,还是稳妥第一。
。。。。。。
南京。
此时南京比几个月前萧条了不少,政府虽然没有明说迁都,但私下的准备工作都在开始,不少下属部门都已经开始搬迁。而且很多政府高官也都在收拾行装,先让家人撤离南京,去重庆置办新的家。
由于国民政府最后决定迁都重庆,只是军委会会暂时迁到武汉。所以这段时间来往重庆--武汉--南京的轮船很是繁忙,无论是从武汉去南京,还是从南京去武汉都没有空船。武汉去南京的船,要么装着去往前线的士兵,要么就是运往前线的军事物资;从南京去武汉的船,基本都是拖家带口的有钱人,以及那些这才想起搬迁的工厂。
虽然国民政府早就下达了搬迁工厂等的通知,但总有不少人不信邪,这仗都打起来了,才想起搬迁。所以这几天码头都快挤爆了。
除了水上和陆上,来往东西部地区的航班也增加了不少,甚至还专门为有钱人开通了货运功能。
而在航空委员会的办公室,被这两天事情弄得很烦躁的周至柔,心情也不是很好。
“还没查到到底是谁泄露的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