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健生有什么好的建议?”老蒋笑着道。
对于白崇禧的建议,老蒋并不抱什么希望,在他看来,对方肯定会帮李宗仁,这两人可是穿一条裤子的。
“委员长,随着后面的战事展开,山东、苏北、皖北的防务只能由第5战区负责,但要是调走28集团军,剩下的21集团军和39集团军,同时要兼顾防备山东的共军和皖东南和苏中的日军,兵力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其实可以把33集团军调至第五战区,换取第28集团军北上。不过把第33集团军调走,那么河南一省之地只有第34集团军和孙岚峰部,兵力也不够。
第28集团军有5个军,把其中2到3个军,编入预备队,这样便能两全其美。”白崇禧慢慢说道。
听到白崇禧的这个建议,老蒋其实已经有些意动了。第33集团军,无论是李玉堂和黄百韬都是老蒋从李恪这里挖走的人,肯定不想这两人又回到李恪的指挥之下。
而对于山东,老蒋其实最钟意王耀武去,但现在王耀武留守山东有些屈才,而且其黄埔三期的出身,也有些不合适。而他手下山东籍的将领,除了王耀武,还有李延年、李玉堂和李仙洲。
李延年现在担任34集团军总司令,老蒋暂时不打算动。剩下的李玉堂和李仙洲,老蒋更看好李玉堂,谁叫李仙洲之前在鲁南表现的确不如人意。调李玉堂去山东,刻意加强对山东的控制,也可以警告李仙洲,更能让其彻底脱离李恪麾下。
不过几人在这讨论的28集团军和33集团军都跟李恪有关,老蒋不可能一点不考虑李恪的面子,“健生说的有道理,不过可以以28集团军和33集团军各抽调一部组成一个新的集团军,留守豫东、豫中等地。”
不仅是白崇禧,就连陈诚、李恪都没想到老蒋会来这么一招。李恪是因为要避嫌,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老蒋这么一来,其中意思,倒是值得思考。
“校长不亏深谋远虑!”陈诚恭维道。
对于陈诚的恭维,老蒋欣然接受,思考了一会说道,“把黄百韬的第10军、卢本棠的25军和汤祖坛的50军抽出来,集团军番号就地4集团军吧,集团军司令就让黄百韬担任,副司令让卢本棠兼任。”
这3个军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李恪嫡系,把其剥离出来,李恪这边反对不会强烈,但也能进一步削弱李恪的势力。说完老蒋还专门看了一眼李恪,发现对方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这才放下心来。
“委员长这都是小事,关键是这仗怎么打?”李宗仁对于老蒋要重新组建第4集团军并不感兴趣,那是中央军内部的事情,李恪都没开口反对,他一个旁人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李主任别急,对于华北之战,军委会有作战计划。”陈诚继续说道,“这次作战,我们将从4个方向向日军发起进攻。
第4方面军和第12集团军,总共9个军的兵力沿着平汉线两侧北上,进攻邯郸、石家庄等地;
第5方面军和第6方面军则是在山东境内渡过黄河,沿着津浦线直取平津二地。拿下天津后,就分兵,一部北上占领山海关,阻拦日本关东军南下;另一部则是配合其他部队拿下北平。
第三个方向则是第10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配合二战区的部队,拿下太原等地。
最后就是傅作义部,从绥远向东进攻。
后面两个方向在整个战役将作为辅助作用,毕竟日军主力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察哈尔两省之地,所这里才是我们的进攻重点。”
对于这个大致的作战思路,在场人都表示赞同,毕竟接下的战斗也只能这么打。华北的日军,除了绥远和山西的少量日军外,剩下的主要集中在平汉线铁路和张家口至天津的铁路沿线。
其中平汉线的防备很严,日军在邯郸、石家庄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构建了数道防线,要是日军死守的情况下,平汉线的进攻显然要难一点。反倒是东边的津浦线,日军想防也防不住,地势平坦不说,济南到天津只有200多公里,这距离,以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一个礼拜就能打到天津城下。
所以日军在德县、沧州等地布置的兵力并不多,就是看到这点。除非日军能在这区域内,横向构建多重方向,但以日军的兵力情况,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东线就是日军防守的薄弱点。
而且能看到关东军是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也说明陈诚下面的人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还算是用了心。
别看日军华北方面军有60万军队,但这60万军队的水分也很大。这个水分不是指缺额,而是士兵的素质有很大的水分,其战斗力或许连抗战之初的30万军队都不如。
“所以军委会决定,在正式进攻之前,由空军发起第一轮进攻,出动战机轰炸日军在华北的各个军事目标。”陈诚意气风发地说道。
看到陈诚着重指了指北平,李恪起身说道,“我不建议把北平当成轰重点炸目标,城外的机场、军营这些可以,但是北平主城不能轰炸。那可是我们民族几百年的文化沉淀,炸毁了北平城,我等都会是罪人。”
“兴华说的有道理。”老蒋点了点头,“辞修,这一点要着重给空军那边说一声,我不希望有一颗炸弹落进北平城内。而且对其他的大城市轰炸,也要谨慎,现在中央政府的财政不太好,要是把这些大城市炸成了废墟,重建会很麻烦。”
老蒋都开口了,陈诚也只能答应,“好的,校长。”
“我觉得作战计划,依然是只是计划,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这次华北作战,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收复失地,同样也需要歼灭日华北方面军主力。”作为接下来战役的实际指挥官,李恪也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重点,那就是对于日军军事目标的轰炸,我建议优先轰炸北宁铁路沿线的唐山、山海关、锦州等地的桥梁和隧道以及塘沽、葫芦岛等港口。
其实以现在华北方面军的实力,对我们来说压力并不大。我们集中上百万军队,后勤是个大问题,而对于日华北方面军来说,后勤也同样是个大问题。
他们的后勤补给主要是通过北宁铁路和海运,炸毁北宁线铁路和渤海湾沿岸港口,华北日军的补给问题就会愈加明显。而且就算是关东军想要增援,也不是那么容易,而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集结兵力和物资。”
中国的后勤补给本就有些困难,其实从年前就在开始准备物资,都到目前只准备一半左右,想要发起进攻,起码还得一个月。当然日军更困难,日军在东北虽然有不少军事工业,其他军需物资或许可以同时满足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的需求,但武器弹药绝对满足不了。
即便是在伪满洲国国力最鼎盛的时候都不行,更别说现在兵工厂这些开始遭受轰炸,产量肯定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所以侵华日军的武器弹药这些绝大部分都是从日本本土运送过来,而现在日本的运输船只数量不断减少,也影响着运输量。只要空军这边轰炸渤海湾沿岸港口,日本的运输船只就会出现无法靠岸的情况,其运输的补给自然无法抵达华北日军的手上。
虽然陈诚的计划考虑也算够全面了,但在一些关键点上,却是没涉及,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前线作战经验的将领和一个在后方坐办公室将领的不同点。
这次军事会议,并不是一定要拿出具体的作战计划。目前军统、海统对华北日军的摸底还没完成,对于日军的部署也没打探清楚,自然无法拿出具体的作战计划。但今天的会议,却是定下来接下来作战的一些大致方向,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完善具体的细节。
“叔民,我还是挺担心关东军。他们要是南下,接下来的这场仗不好打啊!”离开黄山别墅,李宗仁叫住李恪,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德公,其实不必这么担心。就算是关东军南下,兵力也不会超过40万人,别把关东军想的太神,它是有上百万军队,可其防守的地方也有不少。”李恪微微笑道,仿佛并没有把关东军放在眼里。
当然李宗仁不会这么认为,之前在会上李恪强调过阻止关东军南下的重要性,明白关东军南下的后果。
虽然关东军人数有上百万,加上40万左右的伪满洲和5万伪蒙军,总兵力在130万人,兵力看似很多,但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多。而这130万军队中,中国籍的伪军就有30万人{伪满洲中也有不少朝鲜籍},朝鲜籍日军25万人,苏联籍伪军5万人{编入伪满洲},真正的日军只有70万人而已。
虽然苏联军队主力还是在苏德战场,但在去年就调了军队增援东线,使在东线的苏军,达到了50万人。不过由于补给和装备问题,虽然对乌兰乌德发起过进攻,但打了一个多月损兵折将十余万,也没能拿下乌兰乌德。
不过即便如此,日军在乌兰乌德、库伦和赤塔等地囤积了35万军队{含5万伪蒙军和8万伪满洲}。
除此之外,日军在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以及摆勒喀河、鄂嫩河、额尔古纳河等地修筑的要塞群里,共有45万军队{含18万伪满洲}。这一系列要塞群,是日军防备苏联反攻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
除去这80万军队,剩下的50万日伪军则是驻扎在东北平原和黑龙江以北的地区。
所以即便是关东军想要南下增援华北方面军,也只能从剩下的50万日伪军中抽调,不过50万军队中,有14万伪满洲国部队,日军只有36万人而已。如果日军不从要塞守备部队抽调,光靠其他部队,能抽调30万人就已经顶天了。
而且关东军目前并不是很想增援华北方面军。在关东军看来,华北是守不住的,还不如把华北方面军这60万军队调入伪满洲国。然后在南面重点防守山海关至锦州一线,北面重点防守要塞群,即便是日后中苏两队如何反攻,关东军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听李恪大概解释了一下,李宗仁并没有放下心中的担心,“说是这么说,可即便是只有30万日军南下,也足以影响整个战局。”
“我们无法决定关东军的决策。我们能做的只能尽可能先于关东军南下之前,占领山海关等地,断绝关东军南下的可能。”李恪点点头。
华北一战,说是决战也不为过。只要赢了华北这一战,日军就再也没有翻身之地,只能龟缩在东北苟延残喘,慢慢等死而已。若是在关键时刻,关东军南下,肯定会给战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即便是关东军经过几次削弱,但其实力依然不算太差。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啊,冈村宁次那个老鬼子可不是一个善茬。”对于李恪的话,李宗仁比较赞同,不过想到对手是冈村宁次,他也有点犹豫。
两人聊了一会儿后,便分道扬镳。第二天一早,李恪就准备启程离开重庆,前往作为前线指挥部的郑州,不过上飞机之前,他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什么?合肥机场遭到空袭?雷达部队和防空部队是干什么吃的?居然没有提前侦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