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节兽潮围城
楚逸看着天上的禽类不时向下抓起一只只蛇类然后撕咬,而蛇类却不敢攻击鹰类,场面好像纷争之中又透露着和平,混乱之中又拥有秩序。
楚逸突然产生一种感觉似乎飞禽和蛇类达成了某种协议一般,地上的蛇类疯狂向着金陵城区的方向爬行,一路上都不太理会人类。
蛇在古代曾经是一种受到褒扬、膜拜生物物。中国最大的“神物”——龙,就是蛇的图文化化产物。蛇图腾是我国主要的图腾之一,被敬为炎夏之祖。相传中国人起源于女娲与伏羲的结合,如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记“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女娲伏羲義交感而生炎帝。著名的神兽玄武也是蛇缠绕在巨龟身上的形象。
在古埃及,蛇是一种代表王权的动物。我们看到的所有法老形象的头部王冠类似于眼镜蛇处于攻击状态下竖起的扁平脖颈的一种装饰物,而法老王手掌杖上也总是盘踞着一条蛇。埃及关于蛇的古老传说则更为知名,法老的头饰上常常雕刻有一条昂首的眼镜蛇,象征着神力与权威,蛇是尼罗河河神的化身,眼镜蛇更是女神伊鸠的象征。
5000年前的玛雅文明中,具有蛇的形象的羽蛇神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蛇和鸟类的结合,代表着天与地,掌管着雨水和丰收。北美的印第安人也认为蛇是雨神的使者,在求雨时常常手握活蛇。
在南亚和南美,蛇都被视为水神、创造神和富饶神。在印度教神话《搅拌浊海》中,纳卡那巨大的蛇身被两端的众神和恶魔拉扯着,象征善与恶、创造和破坏、富饶和贫困等对立势力的抗衡。在南亚和南美,蛇都被视为水神、创造神和富饶神。在印度教神话《搅拌浊海》中,纳卡那巨大的蛇身被两端的众神和恶魔拉扯着,象征善与恶、创造和破坏、富饶和贫困等对立势力的抗衡。
蛇在西方却是邪恶的象征、诅咒的对象。在西方文化的发展源头——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和《圣经》中,蛇频频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蛇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往往是不受欢迎的角色,蛇所表现和伴随的,往往是毒辣阴险、凶恶狡诈。
古希腊也有关于蛇的传说,古希腊人认为大地之母盖亚与一条长蛇交配后产下一颗宇宙之蛋,蛋分裂后形成了当今的世界。盖亚与蛇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则是希腊诸神的父亲——乌拉诺斯
随着时间推移,后期蛇的形象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则一落千丈,在西方基督教盛行的年代,由于《旧约圣经》上伊甸园的故事写到蛇蛊惑夏娃偷尝禁果,受到了耶和华的惩罚,诅咒人要受尽世间疾苦,又诅咒蛇要终身用肚子行走,以尘土为食,从此人蛇便互相仇恨。从此蛇在西方人的眼便成了了恶魔的化身。同样希腊神话里的蛇的形象也并不好,九头怪蛇海德拉、蛇发女妖美杜莎等等都为蛇蒙上了邪恶的面纱,尽管如此,这也只是西方蛇文化中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规模的蛇文化建立在蛇的正面形象之上。例如,在希腊神话中,很多神祇是蛇的形象或者与蛇有关,大家所熟知的医药之神asclepius,是apollo和koronis的儿子,他总是带着一条缠绕着蛇的杖。传说蛇为了报答他,向他传授了治愈的秘密,zeus(宙斯)知道后,为了防止人类利用这个秘密变得不可抗衡,就用闪电击中他,让他死亡,以向人类传达,人类始终只能是凡人,这是自然秩序,谁都无法挑战。
印度教对蛇类的崇拜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印度教的三大神中的毘湿奴和湿婆都与蛇关系密切,毘湿奴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秩序的守护者。传说中毘湿奴睡在一条漂浮于海上的七头巨蛇上,他用巨蛇翻搅海水以创造世界,翻搅的过程对蛇显然十分痛苦,因此其毒液便不断地流出来,为了拯救世界不被毒液摧毁,湿婆竟把所有的毒液都喝下去,他的喉咙也因此被毒液染成蓝色。湿婆经常以两性结合的形体出现,右半身为男性身体,手臂缠绕着蛇,左半身则为女性身体,两性合一代表创造生命。湿婆的信徒也都崇拜蛇,在膜拜湿婆的仪式中,信徒会对活的眼镜蛇,献上食物、花或红色的颜料。包括眼镜蛇的属名“naja”也源自于印度神话中的蛇神(naga),蛇神是印度教信徒的守护神。
鹰的利爪,鹰的尖喙,鹰的耐心,鹰的勇敢,傲视天下的王者风范,目空一切,以维护个体尊严为己任。鹰在捕猎时,凶猛、迅速是出了名的,一只小鹰如果抢不到食物,那只有面临饿死的局面,这才是真正的适者生存。据记载,鹰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它一生可以活到70岁,在40岁时必须重生一次,经过150天漫长的操练,更换喙、指甲、羽毛,痛苦的折磨自己,喙击脱落,用新喙拔指甲,新指甲又拔羽毛,漫长的五个月后才能飞翔。
西方文明对鹰的崇拜。其实都是源自对不死鸟(凤凰)的崇拜。
西方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底特斯,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就是因为这个最早的描述说外形像鹰所以,西方后来对凤凰的崇拜变成了对鹰的崇拜。
南美洲阿兹特克人最早崇拜的也是一只巨大的神鹰。古典时期,玛雅“真人”手持权杖,权杖一端为精致小型、中间为小人的一条腿化作蛇身、另一端为一蛇头。到了后古典时期,出现了多种变形,但基本形态完全变了,成为上部羽扇形、中间蛇身下部蛇头的羽蛇神形象。羽蛇神,其实是鹰(凤凰)和蛇(龙)崇拜的合体产物。和中国龙凤呈祥是一个含义。
在北欧神话《诗体埃达》中除了提到黑龙尼德霍格啃咬树根之事外,还有它和世界之树顶端的老鹰维德佛尔尼尔(vedfolnir)彼此结怨,而松鼠拉塔托斯克(ratatosk)是它们之间的挑拨者。另外,它也因为作恶多端而在死后被抛到赫瓦格密尔泉的死者灵魂。当“诸神的黄昏”到来时,它会鼓动双翅,满载死尸于战场上飞翔。
尼德霍格也是少数在“诸神的黄昏”之后存活的生物之一。尼德霍格,在北欧神话中,是一只盘踞在世界之树的底部,不断啃食著其根部的一条黑龙。传说在通往死者之国“尼伯龙根”的“世界之树”树根旁边,潜伏着一条叫“绝望”的黑龙,与其他无数蛇类一起盘踞、啃食着树根。当树根被食尽,生命树腐朽,世界就会毁灭。
维德佛尔尼尔(ve??rf??lnir,古诺尔斯语:凋零之风)是一只住在世界之树顶端处的猎鹰,他停在一只巨大无名神鹰(出现于两部《埃达》)的两眼之间,并以锐利的目光注视世间的一切。在北欧神话中颇为模糊,有另外一个故事中将神鹰的部分换成了公鸡(法国雄鸡),名字为vidofnir。另外一说,则认为维德佛尔尼尔其实等于赫拉斯瓦尔格尔,一只在极北之地挥动翅膀就能带来冷风的老鹰。此外,由于神话中提到这猎鹰拥有“理解许多事物的智慧”,所以被认为类似福金和雾尼那样,是奥丁(odin)了解世间一切的来源,也是为世间捎来知识的信使。
拉塔托斯克,北欧神话中一只住在世界之树上的松鼠。它是挑拨离间的高手,名字的意思为“尖牙”(theswifttusked或drillingtooth)。在世界之树的树顶住着老鹰维德佛尔尼尔(vedfolnir),树根处则有黑龙尼德霍格(nidhogg),拉塔托斯克平时就来回于树顶和树根之间,它会将在树顶听到的闲话告诉尼德霍格,因而造成老鹰和毒龙之间的猜忌。
楚逸眼中满地爬行的蛇个天上飞行的鹰达成了一个共识,蛇类凶兽不顾一切向着金陵城区前赴后继必然有阴谋,虽然直到现在都还没见到中阶蛇类凶兽,但是楚逸已经隐隐感觉这可能真的是兽潮。
‘猎狐’马力全开,车上众人都在担心,相比金陵城区它们还没有那么担心,更担心的是兽潮到来势必封城,晚了的话就很难赶回去了。
如果在兽潮来临之际,停留在城外,即便是高阶强者死亡的可能也要在六成以上,楚逸不得不承认,必须回到城区,哪怕是死亡。
从下午开始到黄昏,再到夜晚,两辆‘猎狐’都不敢开灯,蛇类是有热源感知能力的,现在车辆温度很高的,但是大家还是只能疯狂开车前进。
终于金陵城关隐隐在望,现在已经进入黄区了,楚逸好像都看见城门上的光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