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父女好好商量之后,李傲背着青瑶的玉器珍珠什么的走人了,留下青瑶乐滋滋的yy着美好未来。
第二天开始,李傲果然在家使用青瑶的那个讨价还价的计策了。果然跟青瑶说的那样,思思,儿子,女儿都跟自己闹着。
第一天还算好,跟自己讲道理,李傲熟视无睹。
第二天,不讲道理了,跟自己使性子,甚至对自己横眉冷对。李傲记着青瑶的话,坚持住。
第三天,褚思思甚至用美人计了。果然想着以柔克刚,李傲咬牙坚持住。
第四天,家里的气氛紧张到极点。
“都给我看好了。不许少爷看一本书。否则就带着你们见识见识杭州诏狱。”李傲狠下心恐吓一下如松身边的小厮和思思,就怕自己这边锁上书籍,那边他们私下再买,自己也不能够时时看着妻儿。
“相公,你到底是怎么了?如松现在学习这么刻苦努力,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说不定就能入仕,也不需要承袭你的官职,说不定还能认祖归宗,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儿子的一片孝心呢?”
思思对相公忽然坚定的态度,感到不可理喻,以前虽然相公反对如松学文,可也没有像这样,连一本书也不给如松看的,到底是受了什么蛊惑啊?
“你们都死了这条心,祖制是你们想不要承袭就不要承袭的?这一回倭寇进犯,如松身为十四岁男子,都比不上青瑶一个九岁的女孩,她还能在危急的时候凭借自身武力保护家人,而我们锦衣卫的儿子,还指望被人保护,不是笑话吗?”面对自己一家人,李傲忍不住拿出青瑶来激将。
“那个青瑶?她一个好好的儒家女儿,不学无术,偏偏舞刀弄枪,辱没孟府名声,怪不得被孟府贬成庶女,她一个不孝之女有什么资格跟如松比?如松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我们?为了能让我们认祖归宗?”思思爆发了,原本思思就不喜欢青瑶,现在相公忽然对如松动真格的,原来是受了她的蛊惑?
“痴心妄想!我这辈子从李家出来就没想过要回去,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非得进祖坟?你是我妻子,也得跟我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辈子别指望这些。
还有,青瑶是好女儿,她能在倭寇来临的时候,保护她大伯,保护她外祖父,如何不孝?别人怎么说她,我不管,但你们作为我的家人,就不能这么说她,在我眼里,我甚至是当她是我而女儿。我不指望你们跟我一样喜欢她,但也不许你们这样贬低她。还有,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祖制不能违,还有,妇人也不能干政。”李傲狠心说完这些,转身就离开,不愿看着妻子的眼泪。
这辈子从娶了思思之后,从没有这么狠的跟她说话,也是被逼急了。连青瑶一个九岁的女孩都知道大明大厦将倾,知道要存钱,存粮,找地盘安身立命。可自己的妻儿到现在还执迷不悟,如今的大明能太平几年?连自己都不敢多想。世道一旦乱了,没有自保的能力,到时候要如何面对这乱世?
最叫自己不能忍的是思思这样说青瑶,是,在杭州,所有人都知道青瑶气死了她祖母,是不孝之女,可青瑶比谁家女儿都孝顺,谁家女儿能在倭寇横行的时候,挺身站到亲人前面的?说到底还是那些可恶的儒家,把习武的人定为祸根。实在是没救了!
祸国殃民的正是这些自命不凡的儒家。可恨的是大明完全被儒家把握,大明要想自救,除非跟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好像也不行,大明的儒家学子已经到了一个巅峰,至少有几百万人以上,都杀了根本也不可能。难啊!诶!唯有自保而已!
李傲第一次在家里使用绝对权威,这是褚思思跟她女儿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从对李傲原来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愤怒,再到深深的失望,李府整个陷入僵局。
此时,李傲身边的华成悄悄跟夫人建议:“夫人,老爷也是担心少爷没有自保之力,假如夫人求求老爷,说少爷不会只读书,也会习武,这样,文武都学,老爷说不定心软,还是答应给少爷百~万\小!说了。”
褚思思此时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第一次领教夫纲。听华成这么说,心里也松动了,要是真这样僵持下去,不但影响如松百~万\小!说,这个家也没了以往的温馨,这些天,家里每个人都度日如年,这样下去,自己都坚持不住了。也许只好这样了,不过还是先跟儿子说说去。
如松听到母亲的话,思考好一会,最终还是答应了,如松觉得就是花一半时间习武,只要能百~万\小!说,还是值得的,总比这样每天发呆,什么书也没有的看要好。
李傲听着思思退一步哀求自己。心里很得瑟,这一回还是青瑶的弯弯绕绕厉害,终于解决自己头疼的大事了。
褚思思求完自己相公,焦虑的等着相公回答。而李傲也不急着回答。像是在考虑的样子。
门口焦急等着的如松,见爹迟迟不答应,急的顾不上礼仪,冲进来,跪在李傲面前:“爹,我答应你,我每天花时间好好习武,只要爹答应我,给我时间百~万\小!说。爹!”
如松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抵制习武了,见识到爹的态度,只要能给自己百~万\小!说,习武就习武,就当是锻炼身体,总之,要自己承袭爹的锦衣卫官职,那是不可能的,自己最终目标还是进仕途。那时候,总会有办法带着父母重回南京,这是母亲的愿望,自己希望母亲能如愿。
“好,爹也不为难你,每天早上卯时起床跟我习武,到午时之后,就随你自便,你可自愿?”李傲出言。
听到爹松口,如松松了口气,终于可以百~万\小!说了,随即点头答应。说自愿。
搞定了自己家,李傲整个人都轻松不少,此时全杭州谣言四起,都说倭寇还会重来,搞的人心惶惶。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