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青房黛瓦的古建筑,晴天觉得实在荒唐。//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她居然穿越了,这么狗血的事居然落在她的头上,真是飞来横祸。
虽然不愿相信,但铁铮铮的事实摆在眼前。应穿越小说的号召,她时髦的穿越了一把,而且还穿到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女婴的身体里。寒冬腊月,衣服里三层外三层,胖鼓鼓的,就像广告上鲜美可口的五芳斋棕子。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的就穿到这个地方。她工作到十二点,回到家里人困的不行,沾了床倒头就睡。再次醒来的时候她就到了这个地方——大周。
没有像万恶的穿越小说里似的遭遇车祸、沙尘暴、病亡等一切事故,经历一番生死而穿越,她莫名其妙的她就穿越到了这里,这让她觉得有点冤枉。就像是一个人好好的走在人行道上,却被马路上遭遇车祸而飞起的车给砸中一样,衰背了。
她不想来这里的,在现代她是个孤儿,好不容易半工半读大学毕业,靠自己一双手坐到了营销总监的位置。她的助理李思凯是她一手带出来的,竟然背着她去讨好她的顶头上司Alan。她正要把李思凯从公司里赶出去,却莫名其妙的穿越了,想到她走后李思凯春风得意坐上她营销总监的位置她就恨的咬断后槽牙。暗暗的把李思凯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奶娘赵氏探过头来,眉宇间挂着喜色道:“刚才姐儿在说话呢!”其实是晴天只是恨的磨牙。晴天记得以前看到别人家的小孩牙都没长全在那咂巴嘴的时候就觉得好可爱,现在角色调换被人当成小毛孩她着实不爽,不能讲话不能走路,每天就躺在那看着屋顶绿色绘兰草的承尘发呆,无聊了就数绵羊,唯一的消遣就是听照顾她的奶娘还有小丫环八卦。
从她们的对话里她对自己本尊的出身和家族有了个笼统的了解。本尊的家族姓陆,世代簪缨,族中有近百人在朝中为官。在大周众多世家中不是那领袖群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可也不是那些小世族只有三板斧让人小视。陆家百年辉煌,一直守着中庸之道,才能在风雨飘摇的朝堂上立于不败之地。晴天这一脉因为晴天本尊的太祖父为帝师而兴盛起来。
太祖父死后,人走茶凉,祖父和几个叔祖父也不材,他们这一脉日渐式微,也曾经落没过。太祖母冯氏是个要强的人,将十个志字辈的孙儿接到自己屋里亲自教导。在她的严厉督导下,志字辈的人里有几人入了仕,有几人经商,各有成就,皆做出了一番局面。【高品质更新】
比如晴天本尊所在的长房一脉,晴天的大伯陆衡如今官拜侍读学士,官秩从四品,天子近臣;晴天的二伯陆元亨没有读书的天份,择了经商一路,靠着陆家老米铺的底子,几年的功夫,打下了江南米业的半壁江山;晴天的父亲陆探颐走的仕途,现下是湖州知府,官秩也是从四品。龙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陆家的儿子也不是每个都能成龙成凤,晴天的四叔陆索隐是文不成武不就,经商更是一窍不同,只知道吃喝嫖赌,其中尤以嫖最擅长。太夫人拿了贴已钱给他在九城兵马司里捐了个五品官。晴天还有个五叔陆利贞现年虚岁十二,聪明伶俐,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被大儒王学政收为弟子,老祖宗对他期望甚重,人言他的成就将来在仕途上的成就必在二位兄长之上。
陆家长房五兄弟,大爷陆衡是魏太姨娘所出;二爷陆元亨五爷陆利贞都是乔太姨娘所出;晴天本尊的父亲三爷陆探颐是婢生子,当年陆太夫人嫁入陆家多年无嗣,为了保住主母地位将当时兄弟中最年幼又丧母的陆探颐养到名下,因此他虽是婢生却有嫡长子的身份;四爷陆索隐是太夫人在将陆探颐养到名下二年后所生,是正正经经的嫡出,根正苗红。
太夫人有了自己的儿子以后,占了嫡长子名分的陆探颐看着就十分碍眼了。几次下手谋害,全赖老祖宗护佑,太夫人才没得逞。可太夫人明里暗里的没少给陆探颐使绊,用“孝”字压的陆探颐死死的。而陆探颐能在官场游刃有余,坐到知府的位子,又岂是等闲之辈,明面上不能违抗嫡母,便使绵里针,搞搞曲线救国,反攻倒算。母子过招,常常是陆探颐占上风居多。明明他违拗了太夫人的意思,却找不出他的错处让太夫人可以借口发作。这么多年,无论把太夫人整的多惨,陆探颐仍有事母至孝的好名声。他还曾经被举荐为孝廉,因为他的孝顺是有目共睹的。
太夫人对付陆探颐,惯用的技俩就是往湖州送来家生的小厮丫环还有仆妇,以图监视陆探颐的举动。名目是湖州内宅侍候的人太少了,这是她对儿子的关爱之心,谁也说不出什么。家生的小厮丫环还有仆妇在陆府的下人里关系盘根错节,都是有亲着在京的人,所以忠诚度很高,太夫人对他们是一万个放心。
陆探颐好像不知道太夫人派他们来是什么用意,按着他们的能力长处给他们按排了差事。派的差事无一不是油水多多,众人从心底里对陆探颐感激,也就不听太夫人命令行事了。个别几个想左右逢源,二头捞好处的都被陆探颐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送到庄子里吃苦。太夫人虽是嫡母,一来湖州离京城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二来她不好插手儿子内宅的用人。太夫人连自己人都保不住,哪里会有人愿意为她卖命呢,几个观望的也彻底收了心,老实本分的做自己的事,倒都很得用。陆探颐特意休书一封向太夫人道谢,说太夫人送来的人如何能干云云。太夫人收到信时那个气啊。
奶娘赵氏也在太夫人送来的那一拔人里。赵氏是家生的奴婢,丈夫三年前死了,二个孩子陆探颐安排他们在衙门里当差。当衙役总比点头哈腰当小厮强。
赵氏对陆探颐感激万分,而且晴天亦是玉雪可爱,模样讨喜,就把晴天当作了自己孩子般疼爱。
晴天淡淡的瞥了赵氏一眼,赵氏穿暗绿色素面褙子,深灰色袄裤,头发一溜梳上去,挽了个圆髻,眼角,嘴边长有细琐的皱纹,目光慈和。
“真的吗?”一个穿湖青色棉纱小袄的丫头闻言满面笑容十分感兴趣的上来。
晴天把目光转到她身上,这个丫头约摸十二岁的年纪,梳着双环髻,细眉细眼,五官不算美,却很清秀,双眼黑而发亮,透着一股子机灵活泼。身上穿的湖青色绵纱颜色鲜亮,很衬她。她是平儿,她房里的丫头,专给赵氏打下手的。
平儿上来逗弄,指甲点了点她的脸。“笑一笑。”
赵氏也上来凑兴,拿拔浪鼓在她面前摇。她咧了咧嘴,看去就像是在笑。平儿和赵氏立马乐不可支。
眼下她还是个女婴,不能说话,不能行走,日子过的无聊的很。平儿和赵氏见她笑了越发来了兴致哄她玩,她有点烦,打了个哈欠眯上眼假寐。
二人对视一眼,“嘘”了一声,悄没声息的退了下去,关了斜绵纹映花玻璃隔扇。平儿拿来了针线,两人在宴息处坐了一边做针黹,一边摆起了龙门阵。
风送来二人谈话的声音。
平儿清脆的声音道:“姐儿真是福大命大,活了下来,当时我看她没了气,心里难过的不行。还好之后缓过劲来。”
李氏信佛,念了句佛号。“真是佛祖保佑。”
“姐儿福大命大,才没被东厢的给算计去。”
李氏看了眼左右,见无别的下人出入,放下心来,可还是告诫道:“不要胡说。”
“姐儿一向健康,我们侍候的也一向小心,没的怎么就突然得了重病。东厢的一向忌妒我们姨奶奶得宠,平日里也没少为难我们,而且哪就有那么巧,她来看望姐儿之后姐儿就发了病。”
她们口中说的东厢那位就是晴天的嫡母姜氏,陆探颐的元配,太夫人的外甥女。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陆老太爷早早的去世,陆探颐的婚事自然由太夫人全权作主。有道是,妻贤令夫贵,妻蛮令夫败。
太夫人“好好”的给陆探颐寻了媳妇,千挑万选,选了姜氏。姜氏家世是极好的,也是书香门弟,父兄都在朝中为官,但姜氏本人就不怎么样了。性格暴烈,悍妒任性。出阁前她已悍名在外。
太夫人正是因为她这些“优点”才挑中了她。
姜氏实在不负太夫人所望,她嫁过来时陆探颐还只是一个九品知县,一个月的俸禄才二两银。姜氏就想着法子赚钱,念头动到了衙门的刑事处罚上,收了案犯家属的钱让刑名师爷定刑时酌情轻判,幸好钱粮师爷看出了端倪,将这件事告诉了陆探颐及时阻止了事情发生。不然让一直盯着陆探颐的太夫人逮着机会,托关系告发陆探颐以权谋私,中饱私囊,陆探颐的官可就到头了。姜氏做的“贤良”之事还不止这一件事。把姜氏嫁给陆探颐是太夫人做的最痛快的事,也是陆探颐最头痛的事。
外面的谈话突然停了,另一个声音在门外道:“姐儿怎么样了。”说话的是白氏身边的大丫头冬影。
赵氏道:“正在睡呢。”
冬影道:“姨娘想姐儿了,吩咐抱过去看看。”
“等一下。”
赵氏进屋拿狐皮方被将晴天裹的严实,密不透风。一行四人出了屋子。晴天在赵氏怀里转过头来瞅了瞅,原来她住的是一个三层小楼,她住在小楼第一层,另二层楼空着。小楼名绿韵楼,并不怎么富丽堂皇,但小巧玲珑,无处不显精致,尽现江南韵味。小楼前的院子,左边种着碧翠的芭蕉,扶疏似树,高舒垂荫,右边种着翠绿的修竹,绿影婆娑,两相成趣,中间一条鹅卵石铺的小径连接着回廊。绿影叠嶂,青碧满目,绿韵十足,难怪叫绿韵楼。
赵氏抱着她穿过幽长的回廊,走出角门,经过穿堂,眼前豁然一亮,到了西厢。
陆家有女1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