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齐桓公率领的三国联军前来救助被狄人侵略的邢国,临战前管仲的私心让齐桓公停止发兵,停了两个月。【百度搜索Www..Com会员登入无弹窗广告】()两个月后狄人终于不负众望破城而入,邢国国破。齐桓公此时又在感慨,我救你救晚了啊!
于是三国联军即刻发兵,无奈狄人已经纵火逃脱。救兵变成了救火兵,先救火再说。
火灭了之后齐桓公问邢侯叔颜,这城池还能居住吗?
废话。
先是被狄人打破,然后火烧,你说能住吗?
邢侯叔颜无奈的说道,“百姓逃难,大多是在夷仪,我也愿意跟随百姓一起去。”
齐桓公于是命令三国各自带好了家伙,前往夷仪修筑城池。而且齐桓公还在夷仪地方建立朝堂、庙社以及庐舍,送去很多牛马粟帛,邢国君臣觉得真是好幸福啊!
解决完邢国的问题,齐桓公又问诸侯,这卫国的问题还没解决呢!诸侯当然惟命是从。于是齐桓公命令带着工具开往卫国。
三国工程队抵达卫国,卫文公早已远远迎接。不能说出城迎接,因为根本没有城池。齐桓公远远的看见自己的外甥布衣帛冠,还依然是身穿丧服,心想这也是一方诸侯啊!不由得心生兔死狐悲之感。齐桓公问卫文公,我们这次来就是建设城市来了,你看看有没有你中意的地方?
卫文公恭敬的回答道,“我已经占卜过,吉地就在楚邱。可是这修筑城池,实在不是亡国能够承担的任务。”
齐桓公一听地方已经选好了,豪爽的回答道,“这事儿你就交给我吧!”
齐桓公当天就号令诸侯即刻前往楚邱,带好了工具材料,施工队正式开始工作。由于有齐桓公的号召,卫文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朝堂。
卫文公为了感谢齐桓公这一义举,特地作诗一首,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木瓜》:
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兮,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兮,报之以琼玖。
这当然是表示自己将来要报恩的心情,但是这首诗营造的美好意境却是朴实感人,触人心弦的。
算起来齐桓公已经有保全三个诸侯国的功德,那就是立鲁僖公保全鲁国,建夷仪保全邢国,建楚邱保全卫国。有这三件功德,因此齐桓公被称为五霸之首。()
当然齐桓公在这中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比如曾经想吞并鲁国,坐等邢国国破。但是最终齐桓公还是表现出大国风范,锄强扶弱,而且并没有要什么回报。其实认真去算,还应该有灭山戎保全燕国。帮助别人,展现的不止是同情心与高尚的品德,还有不菲实力。如果没有实力,恐怕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将齐国拉入泥潭。
对于齐桓公的赞美之词一时间誉满神州,甚至传到了很偏僻的地方。有一个远方的诸侯,也一直在默默的努力,听了齐桓公的事迹,心里可就酸溜溜起来。
此人正是楚成王熊恽。
楚成王任用令尹子文,励精图治,好容易楚国的面貌一新,可是齐桓公的壮举已经举世皆知。楚成王闻此倍感失落。
齐桓公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他能这么霸道?成就如此霸业?为什么大家都这么佩服他?
楚成王心里憋屈,对令尹子文说道,“齐桓公沽名钓誉,遍施恩德。寡人地处偏僻,既不能施恩德与他人,更不能服众。以后有齐无楚,太丢人了!”
子文知道楚成王伤心了。他略一思索进言道,“齐桓公经营霸业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中,齐桓公以尊王为名号,锄强扶弱,所以诸侯都很听从他的。现在郑国在南北中间,主公如果想经营霸业,必须先得到郑国!”
这话虽然很实际,但是蛮不讲理。
齐桓公称霸,你们眼气就得挑战吗?
挑战你为什么不直接找齐桓公,总找郑国呢?
郑侯听见得哭死,我招你惹你了,总找我麻烦!
不过这也是常见心理。你强大了,自然有人嫉妒,嫉妒便要生事。就算你说自己是和平崛起,是崛起就会有威胁,别人还是得收拾你。其实还是嫉妒的人自己心态不健康,因为发展本来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就算你诡计多端,难以阻挡历史潮流。总不可能一直是一个国家永远第一。所谓花无千日红。
楚成王觉得子文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里了,我们就是要挑战齐桓公,看看谁更厉害?
大夫斗章愿意前往,楚成王派出兵车二百乘,发兵郑国。
郑国身处齐国与楚国之间,日子也不好过,每日里提心吊胆,就害怕这二位闹矛盾把自己连累了。楚国发兵不久,郑国就知道了消息。郑侯为此大吃一惊,害怕归害怕,该来的总会来的。郑侯立马派大夫聃伯率兵守卫纯门,又派人前往齐国求援。
齐桓公一看这真是没有一天消停的时候,楚国你们不在汉东好好发展自己,找郑国的事儿干嘛?吃饱了撑的?
齐桓公传檄诸侯,合兵一处,谋求解救郑国。
再不能让卫国与邢国的悲剧重演了。
斗章在路途中已经知道郑国有所准备,加上齐桓公传檄诸侯合兵对付楚国,知道这次恐怕难以如愿,斗章便在边界的地方返回了。
其实斗章此举并非不对。难道明知道诸侯准备好了,必须去送死吗?再说,令尹子文和楚成王发布命令攻击郑国的时候,是否想到会引起诸侯合兵抵抗呢?这些都不是将领的错误,是制定命令人的失误。
可是楚成王知道斗章居然不战而返,怒气勃发。我们楚国真是胆小鬼啊!
是,按照您的命令来看,恐怕还是缺心眼儿。
其实楚成王内心恐怕更多的是对齐桓公和其他诸侯的怒气,愤恨。我还没挑战你呢,你怎么这么多管闲事,居然就传檄诸侯对付我?我犯了什么罪了?
您是没犯罪,您只是无故侵略他国。
楚成王越想越生气,解下佩剑赐给斗廉,命令斗廉前往军中,将斗章斩首。
楚成王打算用斗章的死,掩盖自己的无能、胆怯和愤怒。
可是他找错了人。
因为斗廉是斗章的哥哥。
为了楚成王一个错误的决定杀掉自己没有错误的亲弟弟?
这事儿斗廉不会做。
斗廉来到军营中,并没有告诉斗章楚成王的命令,而是告诉斗章,这次楚成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想平息楚成王的怒气,那必须立功才行。
斗章一听哥哥这么说,知道严重了。斗章跪下请教哥哥,该怎么办?
斗廉沉思良久说道,“郑国知道你退兵,那肯定不会马上返回。这时候如果你突袭郑国,必定得手。”
于是斗章将楚军分为两队,自己亲自率领前队,哥哥斗廉率领后队接应。
走,是因为我们打不过你们。
回来,是因为我们要出其不意。
楚军在沉默的行进途中,没有人说话,因为大家都知道,此举是赎罪之举。
作为军人,无论有什么理由,不战而退,总是耻辱的。
现在,就是雪耻的时候。
这支沉默的军队在郑国国境内行进,忽然遇到了郑国的军队。
郑国的军队不是别人,正是大夫聃伯在点检兵马。
两支军队就此不期而遇,一场血战就此展开。
聃伯没有想到在这里,在这个时候,居然能遇到楚军。他们不是撤退了吗?难道是计策?
正在厮杀,后面忽然也杀声大作。
是斗廉到了。
原来斗廉看到斗章在前方与聃伯对阵,自己便默默率领军队绕到郑军身后,默契的开始前后包抄。
惊愕之中忽然遇到敌人的郑军本来不占优势,现在被抄了后路,结果可想而知。郑兵折损大半,聃伯被抓。
斗章兴奋不已,将聃伯压入囚车,就准备率兵长驱直入。斗廉急忙制止了斗章,“此行能够免死足矣,还敢有其他的念头吗?”
斗廉的分析是正确的,突袭得手,再得瑟,齐桓公也能带着兵马返回,到时候恐怕就不是这个侥幸的结果了。
斗章回朝之后,先向楚王请罪,但是他辩解说自己当时并不是返回,而是故意诱敌深入。
果然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楚成王说道,“既然都抓了郑国大将了,就准你将功赎罪。但是郑国没服气我们,你怎么就撤退了呢?”
斗章的汗都下来了,这怎么就揪着撤退不放了呢?但是他只能回答说道,“恐怕兵少不能成功,反而堕了我军威风。”这话说的实在,人家郑国早有准备,加上齐桓公号令诸侯,凭什么就该我们去送死呢?
不料楚成王闻言大怒道,“你用兵少做借口,明显是胆怯!现在寡人给你增加兵车二百乘,你即刻前往,如果见不到郑国求和,你就不用回来与寡人见面了!”
看来斗章的话还是触动了楚成王不如别人的自卑。
旁边斗廉走出启奏道,“臣愿与斗章一起前往。此行如果郑伯不来请和,臣将他绑回来!”
疯狂的领导果然只能带出疯狂的部下。至于是真疯还是假疯那就不一定了。
于是楚成王拜斗廉为大将,斗章为副将,发兵车四百乘杀奔郑国。
亲临东周36_亲临东周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