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玛瑙斯的行程先是要坐船去看黑白河交汇,这是著名的世界奇观。然后我们再换乘独木舟去亚马逊热带雨林探险。
黑河名叫内格罗河,发源于哥伦比亚东部的原始森林,从热带雨林里流淌出来。日日夜夜飘落不停的落叶,把河水染成了深褐色,这条河就像越泡越醺的流动的浓茶,当地人称它为黑河。虽然名叫黑河,但用双手鞠起一捧水,它仍然是清澈的。因为含有特殊的矿物质,使黑河成为最不愿意滋养生物,性格最孤傲高冷的河流。
相对黑河,人们又把亚马逊河的主流叫做白河。其实白河也并不白,这条河就像一个风流的女子,极具诱惑力。它从安第斯山一路奔流而下,不仅沿途勾搭走了一千多条小河,而且还带走了亚马逊高原的很多黄土,因此让自己的颜色从清澈变为了姜黄。
我们十个人包了一条中型机动船,顺黑河飘荡。
黑河的水很深,雨季可达100多米。河中没有鱼类,河面也没有飞鸟,船只孤独地行进在苍苍的河上,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导游告诉我们,黑河两岸的雨林深处,就是传说中的“非文明区域”,那里还生活着一些未被发现的零散部落,有一种“吃人族”,还保留着极其古老野蛮的生存方式。导游的这种讲述更增加了黑河的神秘感。
船行了大约四十分钟,导游告诉我们黑白河交汇的地方马上就要到了,大家立刻兴奋起来,拿着相机纷纷跑到船头瞭望。在黑河上行驶,会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天空是阴沉的,其实今天非常晴朗,太阳一直无遮无拦地普照着河面。我们往远处眺望,前方开始出现一条金色的亮带,就像阳光照射到的水面,那是远方的白河。随着我们的快速前进,亮带越来越宽,越来越宽……船只逐渐开到了黑白交界的地方,速度慢了下来,我们犹如走出大片的阴影,终于来到了阳光之下。
按说,液体的互溶程度很高,如果我们在一杯清水中倒进一些墨汁,晃一晃,墨汁很快就会与清水溶合为一,不可能出现墨汁自成一体地在清水中悬浮的景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水的特性。但是黑河与白河相遇,却并不相溶。水流同样湍急,两河却并辔而行,界限清晰分明,谁都没有兼并谁的意思。就像两个携手共进的人,亲密,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个性。据说两条河就这样黑白分明地,亲密无间地并肩流淌,一直流进大西洋。导游问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凉快?看着我们诧异的目光,他解释道,黑河的水温比白河高很多呢。是啊,黑色的总比白色的容易吸收热量吧。就算是水温不一样,所含物质不一样,但都是液体,又不是油与水,怎么就不能相融呢?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在黑白河的交汇处拍了很多照片,感叹不尽这大自然的奇观。当然这种现象科学终会给出答案。但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奇与巧目前都无法解释,而老天就那么把它造出来了,让它们像谜一样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感知与了解这个世界,当科学无法解释某种现象时,就会用哲学来诠释,哲学无力时还有玄学与神学接着。中国古代的诸多神话,《盘古开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嫦娥奔月》……都是对不可知事物的美好想象。我们也不妨为黑白河的相遇与并流,编纂一部故事,故事的名字或许可以叫做《大河情人》……
接下来我们要换乘小船去白河深处的雨林游历。白河上有许多独木舟,只能乘坐一两个人,我对这种小船非常感兴趣。当年我在拍摄《最后的罗布人》时,深入考察过罗布人的生活。一百多年前,他们在罗布泊以渔猎为生,渔民将整棵的胡杨木锯开掏空做成独木舟,罗布人把这小船叫做“卡盆子”。有意思的是,这种“卡盆子”竟与北非尼罗河上的独木舟有异曲同工之妙。亚马逊河上的小船在独木舟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不那么原始了,但是也很好玩。河上有很多这样的小舟,划船的多是年轻人,坐在船头,手撑单桨,显得很悠哉。他们在大船停靠的地方招揽生意,带一两个客人去他们的水上木屋吃饭,然后再进雨林。
我们人多,独木舟载不下,只能乘一条带遮阳棚的船,恰好坐下我们这十来个人。船夫嘱咐我们,进入白河,千万不要把手脚放进河水中,白河里有很凶猛的鳄鱼和蟒蛇,其中有一种食人鱼也很厉害,带伤的人掉进河里,血腥味会吸引来大批食人鱼,瞬间就会被它们啃成白骨!妈耶,还挺瘆得慌,我们立刻下意识地往船里边挪靠……
在白河上,隔不远就会见到一座浮岛,浮岛有大有小,小的岛上只有一两间低矮的木屋,大的可以有数间房子,甚至小楼。这应该就是渔民们的水上之家了。奇特的是浮岛的建造方法,亚马逊盛产杉木,杉木细密耐磨防水,又抗腐蚀。当地渔民把高大笔直的杉木伐倒,纵横交错地钉扎在一起成为浮岛的“地基”,然后在上面铺上厚厚的杉木板做成地板。再把各种木板木块榫卯结合,像搭积木一样地建成房子,并让房子与地板结实地连成一体,一座浮岛上的家就完成了。
亚马逊河在雨季与旱季水位落差很大,涨落差距高达十七八米。水上渔家也随着水位的升降浮动,或“水涨船高”,或“水降船低”,无论水涨水落日子可以“岿然不动”。每座浮岛边都会停靠着一两只小独木舟,这是渔家的交通工具。
前面有一座较大的浮岛,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水上小学,而停靠在浮岛边的船比较特别,是一条黄颜色的带蓬船。导游说那是专门沿途接送渔家孩子上下学用的。原来这是亚马逊河上特有的“校船”呀。
很快,我们的船只靠近了一座浮岛,这岛应该是个水上客栈。一只大狗在岛上连窜带蹦地冲着我们狂吠,我们中间不知是谁也捏着嗓子跟它呼应,激励得那狗亢奋无比。船夫大声吆喝着,有人出来把狗牵到后面拴了,但那狗好容易遇见对手,汪汪到声嘶力竭都不肯停歇,一时人声狗吠的还真热闹……
登上浮岛的感觉就像登上了船甲板,随着浪来浪去,有着一级地震级别的晃动。这岛建得还真讲究,一层是个有顶无墙的大敞厅,码放着八张大长条桌子,这是招待游客吃饭的地方。走两步就是大厨房,锅碗盆灶都挺干净。步上宽展的木楼梯,二层竟隔出四五间小屋子,室内床具用具一应俱全,而且还有卫生间。每间屋都有一个小小的阳台,阳台上居然拴着个吊床……这情景立刻启动了大家的小资情怀,男男女女纷纷歪在吊床上摆pose拍照,有半眯着眼的,有假装慵懒的,有诚心撅臀的,还有掌握不好平衡翻了个儿的……嘻嘻哈哈哈人们乐成一片。
这本身就是浮岛,木屋有些悠悠,吊床又轻轻晃动,我仰望着天空,眺望着大河与岸边的雨林,真有点“今夕不知是何年”了。我们要不是时间紧,真应该在这里住上几天——白天划小舟,穿雨林,吃河鲈,钓食人鱼;晚上看星星,听猿啼,聊原始部落;然后齐齐躺在吊床上摇啊摇地做咱的中国梦……